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见过世面的孩子, 到底有多厉害? 再忙也要花2分钟看看!

作者:临海教育 来源:临海教育 公众号
分享到:

03-26


没见过世面的孩子,

都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


1


我一个远房表妹订婚了。


上一次见她,还是五年前。


当时我妈让我带她去逛街。她喜欢低着头,紧挨着墙根走路。我挽着她,看到新奇好玩的店,就想拉着她一起进去。


但是她每次都说,你去逛吧,我就不进去了,我在外面等你。几番拖拽,终于把她带进了一家饰品店。


老板的热情招呼让她显得局促不安。看到这个情景,我也速战速决,结了账,不过多逗留。后来的情况,你们也能想象,几次下来,也就没了逛街的兴致。


回到家,我跟我妈说:“维维好害羞,幸亏她上衣有个口袋,要不然她的手都不知道往哪放。”


我妈说:“这孩子怯生啊,她爸妈懒,都不怎么带她出去,就让她待在家里,小孩啊,还是多见点世面好,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咯。”


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见世面这个词第一次蹦进了我的脑子里,但当时太年轻根本不知何为世面。


就像李海鹏在他书里描述了这么一段儿时趣事一样:


我姥爷问我:“你这辈子想干啥?”

我说:“吃冰棍!”

他就说:“不对,老爷们儿要闯天下,见世面。”

从此我下定决心,在这一生中一定要闯天下,见世面,吃冰棍。


2


慢慢的,我们长大了,见得也多了,对世界万物的感受和判断都在心中揉碎打翻,重新组合。


有时就在想,到底怎么样才算见过世面?


中国有句古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说,读万卷书是提升思想认识的深度,那行万里路就是开阔你视野的广度。


对此,我深感认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那么,让孩子见世面到底有什么意义?


见过世面,孩子们就更容易对物质保持一种天然的宁静,对欲望有天生的收敛,他们不需要用买买买来满足自己,而是对精神有无限的渴求。


他们会知道,一个人不应该囿于江湖,而是应该走南闯北。一个人非常努力,就可以有机会成功。见世面给予孩子的一切,带他们走过的路,见过的人,都将在他们的岁月里熠熠生辉,永生留存。



3


虽然,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长成一个有见识,眼界开阔的人,但很多人往往以为这些东西等孩子长大以后,出去上学工作就能自动拥有,但真的不是。


小时候没有好好培养,长大了需要靠孩子自己更多的努力才能填补过去成长环境中的缺陷。


如果爸爸妈妈有这个意识,从小注意培养孩子的见识,长大以后表现出来的格局和眼界,往往就会比同龄人高很多。


养育一个见过世面的孩子,金钱是一个方面。但同样家境的孩子之间,差距悬殊者却不少,其中的主要原因,我想还是父母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用心。

想让孩子见世面,这些事不能省!


 如果有可能,孩子自己带


很多因为工作关系被迫与孩子分离的父母,似乎都有过同样的疼痛:孩子变得内向了,与父母不亲近了,更不要提见世面了。


在我们与孩子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们的三观潜移默化的传递给了孩子,我们的眼界有多宽,孩子的世界就有多大,我们的世界缤纷多彩,孩子的世界就五彩斑斓。


 如果有机会,多出去走走


旅行永远是提高见识的好途径,离开固有的环境,孩子必须开启自己所有的感知力量,去不断的观察和学习。不要担心孩子太小记不住什么,也不用在意出去旅行,孩子会少了几天的时间背书。因为旅途中的见闻,给孩子带来的心灵上的成长,是不会被抹去的。


经历过,见识过,你会发现孩子在生活中就少了很多大惊小怪,看问题的角度也更加的多元化。


 如果有时间,跟孩子一起读书


阅读是一件低成本,但最值得投资的事情。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新的宝库,只要时间容许,就跟孩子一起读一本书吧,读书是增长见识最简单的途径,也是见世面最便捷的途径。


 如果有条件,让孩子结交更优秀的朋友


如果一个人,总是把眼光放在自己熟悉的小环境里,天地就变得小了。而比孩子更优秀的朋友,却能帮助孩子打开看世界的另一扇窗子。同龄人之间彼此交流看过的书,走过的旅途,远比成年人的说教要来得管用和有效。


 如果你爱孩子,请先成为有见识的父母


有见识的父母,不等同于有钱的父母。他们往往具备的是:思想开明、努力上进,有以此拼搏而来的经济基础,有后天他人和自我养成的教养,最重要的,是拥有对万事万物的平和。


他们让孩子知道,一个人非常努力,是可以有机会成功的;一个人不应该囿于江湖,而是应该走南闯北;一个人不需要为了物质而束缚自己,有更广阔的天空可以去走。这样养育出的孩子,会更好地面对未来的自己,不恐慌也不急躁。

主编丨昍 朤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大家都在看








阅读9251
举报0
关注临海教育微信号:gh_868620bd33d1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临海教育”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临海教育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