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12年前患了最凶险的冠心病,如今在健身房秀肌肉!得益于医生这个选择

作者:健康时报 来源:健康时报 公众号
分享到:

04-06


受访专家:

罗建方,主任医师,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血管病诊疗中心主任,广东省介入心脏病学会周围血管介入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管疾病高血压分会副主委。

擅长:复杂冠心病及周围血管介入治疗与研究。


12年前,患了心脏左主干狭窄+腹主动脉瘤;12年后,这位患者为罗建方教授发来了自己健身的照片。80多岁高龄,仍然神采奕奕、身上的肌肉隐约可见。


2006年,罗建方教授就遇到了这样一位凶险患者。当时患者因为担心疤痕影响美观,还拒绝做搭桥手术。面对病情和患者的需求,罗建方教授大胆做出抉择:心脏和腹主动脉都实施介入治疗!


近日,在由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主办、雅培公司协办的“师说心语”活动上,罗建方教授讲起了这个让他印象深刻的病例。“在这个患者身上,我深刻体会到,医生不能仅仅把手术即刻成功作为最终目标。更要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出发,进行全方位、更细致的考虑。”


缘起:

肚子怦怦跳、胸口闷闷的


老伯是名健身爱好者,尤其喜爱举重。然而在举重的时候,总是感觉肚子怦怦跳、胸口也闷闷的。初见这名患者,罗建方教授就推测,肚子怦怦跳是由腹主动脉瘤引起,而胸口闷闷的可能是冠脉狭窄。造影果然发现,患者有腹主动脉瘤,此外,左主干末端狭窄60%-70%,还有三支血管病变,病情相当严重!


左主干病变是冠心病中最凶险的一类。罗建方教授解释,“心脏供血有三条血管,而左主干一个开口管两条血管,掌控了大部分的心脏供血。如果左主干狭窄,就像我们拉掉电闸的总闸一样,人就很容易猝死”。


冠心病、腹主动脉瘤分别有三种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外科手术、介入治疗。针对这个患者,罗建方教授带领团队提出了五种治疗方案:


药物保守治疗;

心脏介入、腹主动脉介入;

心脏介入、腹主动脉手术;

心脏搭桥、腹主动脉介入;

心脏搭桥、腹主动脉手术。


究竟如何选择?


抉择:

患者拒绝开胸,如何选择治疗方案?


此前,左主干一直是心脏介入的禁区,因为植入支架后一旦发生再狭窄,患者猝死风险非常高。无论是欧美还是中国的指南,都推荐左主干实施冠脉搭桥术。


但是这个方案遭到了患者的强烈抵触。“那我就不能光膀子健身,不能练肌肉了!”患者是一名健身爱好者,不希望身上有疤痕存在,坚决拒绝外科手术。


真的没办法了吗?罗建方教授纠结起来,到底是做介入还是搭桥呢?搭桥以后患者还能举重健身吗?会不会因为创伤较大的外科手术,今后患者只能小心翼翼地活下去,而谈不上什么生活乐趣了?如果给患者做了介入,当时做左主干病变是有风险的,如果手术不成功,怎么面对患者和家属?


当时第一代药物支架已经面世,降低了支架后血管的再狭窄率。罗建方教授团队尝试做过一些左主干介入治疗,在三个月内没有不良反应,而且在远期效果比非药物支架更好。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罗建方教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心脏、腹主动脉都做介入!


最终手术非常成功,且只在患者腹股沟留下了一个小小的疤痕。


预后:

12年后患者发来健身的照片


术后罗建方教授一直对这位患者进行随访,其冠脉和腹主动脉都没有发生再狭窄。12年过去了,80多岁的患者身体硬朗,还给罗建方教授发来健身照片。


随着技术和器械的发展,左主干已经不是心脏介入的禁区。去年10月,美国经导管心血管治疗学术会议上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采用微创介入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XIENCE治疗左主干病变的患者,不仅三年内长期临床预后结果相似,且早期生活质量恢复更快。


罗建方教授表示,第二代药物支架对于放完支架需要长期服药的情况也有所改善,可以缩短一些服用药物时间,同时不影响远期效果,这是很大的优势。与第一代支架相比也减少了很多不良事件。


预防:

血管硬化还要查查心脏

 

“有了腹主动脉瘤一定要筛查冠心病,如果没有及早发现左主干狭窄,患者很可能猝死”,罗建方教授发现,动脉瘤合并冠心病的患者高达70%-80%,而且一旦有了腹主动脉瘤的病人,冠心病病情都相当严重。


冠状动脉和周围血管病变有共同的病根,那就是动脉粥样硬化。罗建方教授指出,在南方人群中,大部分先累及心脏的血管,再累及其他的血管,意味其他血管有问题的话,心脏有问题的概率更高。


此外,有些患者心绞痛症状不明显,但是血管狭窄却非常严重;而有些患者的心绞痛症状非常严重,但血管狭窄却不严重。因此,即使心绞痛不明显,出现气短、胸闷等症状,也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相关阅读:

“师说心语”之“左主干的抉择”活动,得到了雅培的鼎力支持。作为全球领先的医疗保健公司,雅培致力于帮助人们获得健康,拥有更美好的生活。雅培希望能够通过“师说心语”这样人文现场秀的形式,让更多优秀医生分享他们的从业心得,增进医患的相互理解,和更多的医生一起,帮助更多患者过上健康美好的生活。

阅读9209
冠心病 健身房 肌肉 
举报0
关注健康时报微信号:jksb2013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健康时报”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健康时报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健康时报

微信号:jksb2013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