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当明星和匠人“动起手”来,你站谁? | 百心百匠

作者:吴晓波频道 来源:吴晓波频道 公众号
分享到:

05-16

 

孙楠制作唐卡途中险晕厥,吴晓波学习炒茶累到秒入睡。当明星卸下光环,变身匠人学徒,两种身份将会摩擦出怎样的火花?纪录片《百心百匠》点击过亿,同名图书为你展现台前幕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文/百匠君(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从初见到重逢,这条路很长,但我们想尽力缩短它。

 

2002年,孙冕在云南香格里拉遇到一位澳大利亚学者,他说在香格里拉有一个九龙乡,在这个彝族的村寨里,他们曾有一个传统的匠艺——漆器,但是当时漆器手艺已经断了70年。

 

孙冕知道后,先后出资七八万元,帮助村寨恢复漆器匠艺。

 

2003年,当他重访香格里拉时,时任县长的陈俊明拉着孙冕去看那个村,说村民都很想他。孙冕不解,问“村民为什么想着我?”陈俊明说村民恢复了断代了70年的漆器,非常感谢他。



那天,全村男女老少过来敬酒,孙冕逢酒必喝,当天他酩酊大醉,在车上嚎啕大哭,他说“我只是帮了这么一点点忙,何德何能让他们对我这么感恩戴德。”


从此以后,孙冕心中多了一颗种子。

 

63岁的时候,孙冕问自己:“我们为什么走得那么匆忙,当我们回望故乡的时候,没有了乡愁,把他乡当故乡。我们什么时候能够说出故乡泥土的味道,说出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在何方?”


2016年,这颗种子成功破土萌芽,长成一部收视率领跑全国的文化类纪录片——《百心百匠》。节目中,孙冕带着多位明星名人探访民间匠人,一对一学习传统技艺。




琴本无情,琴音有心。琴师所能左右的,不过是一张琴沉浮于世的须臾片刻。而一张古琴音色高下,则与斫琴师整个琴过程密切相关。

 

裴金宝,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的代表性传承人,他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让老琴音调如初,把世世代代的历史记忆带去下一个百年。

 

有一次,裴老的一个长沙朋友送来一张制作于明朝嘉靖年间的老琴,在修复工作即将完成时,一个北方朋友又送来了一张古琴。神奇的是,这两张琴,居然是在同年同月同日,由同一个人制作而成的。



益王朱厚炫在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命琴师涂桂制作了这两张琴。它们分别了447年以后,在裴老家里机缘巧合地相遇了。

 

1564年,对于当时的大明朝而言,它日后最大的敌人努尔哈赤,刚满5岁。在这之后的几十年内,努尔哈赤的铁蹄将踏虐这个帝国,并把明帝国王孙贵族的精美器物收为己有或践踏粉碎。

 

这两张益王琴,在经历了朝代更迭、战火纷飞之后,辗转离散,留存至今。447年后,他们又重新在当代古琴大师的手上重逢。

 

修复完成后,裴老把这两张琴放在一起,让它们叙叙旧,这么久没见了,一定有很多话想说吧。

 

没有人知道它们经历了多少劫难才能够保存到今天,也不知道它们还能在时光里存在多久。

 


 

四平八稳,严谨规整,处处有规则,又自在和谐,这是宫毯的写照,也是匠人的。

 

从一团线到一张毯,宫毯匠人们在亿万次不断重复的动作中,完成了古老技艺的传承。

 

周小寒就是其中一位。他从事传统宫毯制造、修复、收藏工作已有30余年,为了还原宫毯技艺,他几乎将自己的一生都投入其中。在一丝一线的经纬中,试图追寻着古人的足迹。

 

1976年,一个英国贵妇人到美国定居,在纽约第五大道一个犹太人的画廊里,她花18000美元买下了一块地毯。因为她发现在1910年建立的洛克菲勒画廊博物馆里面,有一块和这块一模一样的毯子。用她的原话说:“就像是孪生兄弟一样。”



几年前,周小寒从这位英国贵妇人手中那把地毯买了回来。“你看它的边位,都是宁夏的做工。但是修理的时候,外国人把边儿给裁了……”他的眼神里面,有心疼,也有愧疚,仿佛在说,“要是再早几年……”


这两张产于1840年之前的宫毯,在鸦片战争后走出国门,在异国他乡流转了170多年后,终于有一张带着一身的时光印记回到故乡。


两张宫毯上相同的缠枝牡丹图案,都诉说着平安吉祥,一张在洛克菲勒博物馆,一张在北京手工宫毯工作坊。170多年不见,不知道它们是否记得彼此,也不知道何时才能重逢。




《百心百匠》纪录片里,满满都是时光和器物间的故事。


在《百心百匠》第二季的筹备过程中,制作组发觉有必要把第一季台前幕后的整体总结和记录整理成书。因为有限的节目时长,无力承载所有器物背后的悠长故事,些来不及讲的细节,都被收录进《百心百匠》一书里。


这本书包含着节目中嘉宾拜匠人为师的故事、传统技艺的介绍、嘉宾和匠人的采访实录等节目中未曾公开的珍贵资料。


2016年,感激与你初见, 2018年,我们终将重逢。


点击下图▼立即购买

优酷网播放超过1.1亿次


“百匠”系列图书推荐

 

《造物之美》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推荐理由:《造物之美》形成于周华诚等人于日本寻访匠人匠心之旅,记录了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涉及者,大至著名企业松下公司,小至京都的一家点心店。


书里传承了25代的点心铺,每一代都只卖一款烧白味噌麻糬;有400年历史的团扇老店“小丸屋”,在空调时代,依旧坚守着“没有市场”的技艺;已传承360年的清酒厂,把大米磨到只剩“心”,使口感达到最佳。

《这个国家的新匠人》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推荐理由:记录了这个国家15位新匠人的故事,他们有的传承于家族,有的横空出世,他们均欢喜于自己的工作,及小及微,并没有改变世界的宏大念想。他们也许终身耗于此艺,也许仅仅是一个顽童般的过客。


人们好奇于他们的未来,如同世界好奇于今日的中国。

阅读9092
匠人 
举报0
关注吴晓波频道微信号:gh_b09cb640f644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吴晓波频道”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吴晓波频道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