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川航最新调查结果!驾驶舱风挡玻璃为啥破裂脱落了?

作者:南方都市报 来源:南方都市报 公众号
分享到:

05-15


5月14日早上,四川航空3U8633重庆至拉萨航班在飞行途中,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破裂脱落,机组实施紧急下降,安全备降成都双流机场,所有乘客平安落地。这次降落被称为“史诗级壮举”。


回顾戳↓↓









那么,风挡玻璃破碎初步调查情况如何?今天,有了最新的调查结果。


破裂风挡为原装件

近15日维修记录中并无风挡故障信息


据了解,该飞机为法国空客公司制造,机号A319/B-6419,于2011年7月26日加入川航机队。事情发生以后,中国民用航空局立刻成立调查组,调查工作于昨天上午启动。


民航局是调查组织部门,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民航四川监管局、重庆监管局,以及民航局的事故调查中心都加入到调查组通力合作。


据央视消息,今日下午,民航局通报了川航3U8633次航班风挡玻璃破裂脱落一事。通报称,

1、机组临危不乱、果断应对、正确处置,反映出高超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


2、该机于2011年7月26日新机加入川航运营,脱落的右侧风挡玻璃为该机原装件,投入运营至事发前未有任何故障记录,也未进行过任何维修和更换工作。


另据央广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的信息,有关部门针对川航3U8633航班紧急备降事件的初步调查了解的情况是,

该航班最近一次例行检查于2018年4月12日在昆明完成,级别为A检4A5级,此前一次例检级别为C检3C,是2017年3月9日委托成都方面完成的。


该飞机当日无保留故障项目。查询近15日维修记录,该飞机无风挡故障信息。


目前已确认破裂风挡为原装件


此事还在进一步调查中。据有关专业人士介绍,4A5定检(类似四s店保养) 这是业内按照飞行小时数做相应的定期检查。


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航空安全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曾繁舸:

“根据我们目前调查情况发现,初步掌握的情况是,飞机的前右侧风挡在空中脱落,飞机的驾驶舱前FCU,就是飞行控制面板,右侧的三分之一在空中也脱落了,在整个事件过程中,我们机组处置应该是迅速得力的,在比较危急的情况,使飞机安全地备降在成都,我们相应的地面部门,包括我们西南空管局、成都双流机场及时启动了相应的应急预案,清空了障碍物,保证了飞机的一个正常备降。”


针对川航3U8633航班在飞行途中,因风挡玻璃破裂脱落而紧急备降一事,空中客车方面回应表示,目前空中客车已经指派专门的技术团队,为法国民航安全调查分析局(BEA)和负责此次事件调查的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提供相应技术支持。


四川航空凌晨再发新情况说明


今天凌晨,@四川航空发布最新情况说明:



情况发布中,未对网友们关心的机械故障的具体原因做更新的说明。


玻璃破裂脱落的可能原因


据当天执飞航班机长刘传健回忆,事发时在没有任何征兆情况下,“轰”一声,风挡玻璃就突然爆裂了。巨大的“吸力”让副驾驶的半个身体都悬挂到了窗外,还好,副驾驶系着安全带。再看舱内物品,瞬间都飞了起来。


另据刘机长之前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表示,当时驾驶舱物品全都飞起来了,许多设备出现故障,噪音非常大,无法听到无线电。整个飞机震动非常大,无法看清仪表,操作困难。



这一幕让人感到似曾相识。


1990年6月10日,英国航空5390班机在爬升到5300米高空时,驾驶室发出巨响,一块挡风玻璃突然飞脱,机身立即在高空失压,并将机长吸出机外。


凭着副机师的努力,22分钟后,航机安全降落于南安普敦。机上87人全部生还,正机长也奇迹般生还。后来,该事故被录入纪录片《空中浩劫》第二季。


有网友评价,“相比5390班机是在5300米遇到挡风玻璃破裂,3U8633航班是从近万米的高空遭遇这一切,并顺利备降。这堪称世界级迫降奇迹。”


有航空业内人士认为,这可能是近年来航空史上少有的成功备降典型事件,堪比中国版《萨利机长》。


事件背后,

驾驶舱风挡玻璃破碎脱落的原因是什么?

驾驶舱突然失压,

机组人员面临多大的挑战难度?

对于这次成功备降,

业内人士又有什么样的评价?


围绕这些问题,南都记者联系上两位有多年高原飞行经验的资深机长:西藏航空机长董海龙(飞行生涯20年,10年高原航线飞行经验),南方航空机长赵铁锋(飞行生涯20年,8年高原航线飞行经验),请他们分析本次事件。


川航3U8633次航班驾驶舱风挡玻璃发生破碎脱落。


驾驶舱风挡玻璃破裂,可能是风挡玻璃温控系统故障


南都: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为什么会破裂脱落?

机长董海龙:目前调查结果还没出来,据我了解,这架飞机的风挡玻璃从空客生产出厂,到现在为止,没有做过任何风挡玻璃方面的维修。驾驶舱前面的风挡玻璃一共有三层,靠近驾驶员的内层风挡玻璃,主要是承受机舱压差、结构的压力,外面两层风挡玻璃,也能承受一定的压差,但是这两层风挡玻璃的主要功能是对风挡玻璃进行加温,防止空中结冰,或者是在结冰期飞行的话,可以除掉风挡上的冰。在正常情况下,是有加温计算机对风挡玻璃的加温系统进行控制,可以控制它的温度,电流量等。


现在推断最有可能的原因,是飞机的风挡加温系统出现了故障,对风挡玻璃过度加热以后,造成了内层风挡玻璃的破裂,如果是内层风挡玻璃出现破裂,就会影响飞机的增压。机舱内的气压差比较大,玻璃承受不了当时这种压差产生的压力的摆合,玻璃就粉碎性的破裂了。


机长赵铁锋:驾驶舱风挡玻璃有几层,而玻璃层之间有加热的电阻丝,如果线路发生故障,就可能造成风挡玻璃炸裂,炸裂后风挡玻璃抗震的强度就减弱了,之后就可能会完全脱落。


南都:网上有张图片,飞机降落后轮胎气压瘪了一半,是爆胎吗?

机长董海龙:不是爆胎。是轮胎的一种自动保护措施。轮胎里面装了一个类似于易熔塞,就像保险丝一样的东西,轮胎温度达到某个设定值的时候,就会自动对轮胎进行放气,以防止突然爆炸或者其他伤害事件放生


因为飞机降落后刹车过程中,速度很快,刹车的温度就会增高,所以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使用刹车过度或者刹得太猛,都会造成刹车的温度过度地高,就会可能造成轮胎的起火、对飞机产生损害等后果。


机长赵铁锋:看到有一种说法是当时是飞机没有拉反喷,飞机减速全靠刹车来控制的,加上飞机刚起飞没多久,油的存储还比较多,飞机相对比较重,可能会造成超重落地的结果。如果是这种情况,可能会对飞机的轮胎造成过热,轮胎出于安全装置会进行自动放气。


飞机着陆后轮胎气压瘪了一半。


南都:飞机遇到紧急情况需要迫降时,正确的处置程序是什么?

机长董海龙:飞机在近1万米的高空飞行过程中,当驾驶舱出现内层风挡玻璃出现破裂的情况,按照程序操作,所有人必须第一时间要戴上氧气面罩,要将飞机下降到较低的高度,同时通过人工控制将机舱的压差减小,以此减少风挡玻璃要承受的压力的摆合,做一个提前的安全措施。


因为这次飞行是高原航线,在青藏高原地区,山的平均高度是6千米左右,所以机组在降落的过程中,只能先下降到6900米或者7000米的高度。之后飞出青藏高原以后,再降落到更低的高度。比如要下降到2千米的高度,这种情况下,不用氧气面罩也可以呼吸,而且温度也不会极度低温,风险才会进一步解除。


机长赵铁锋:飞机上有氧气面罩,但是不可能支撑整个飞机航程,所以当飞机在高空飞行过程中发生意外,驾驶员首先要正确判断飞机所处的位置,飞机要下降的安全高度是多少,不可能盲目地下降,因为高原航线下面都是山,要判断飞机紧急下降多少是安全的,然后再进行紧急下降。


驾驶舱内瞬间失压,驾驶舱内人员耳膜爆破都有可能


南都:驾驶舱风挡玻璃破裂后,驾驶舱内环境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机长董海龙:飞机是在近1万米高空飞行,驾驶舱风挡玻璃突然破裂,就像气球一样,突然一个地方“砰”地一下这样炸开时候,就有很大的气流往外冲,可能在这种过程中就会造成驾驶舱内仪表、遮光板等部件的受损。在没有风挡玻璃的情况下,驾驶舱首先面临的就是失压,加上飞机在高空飞行速度还是很大的,驾驶舱内的噪音、风的吹袭对机组人员有很大的考验


南都:驾驶舱内人员承受什么样的压力?

机长董海龙:驾驶舱风挡玻璃突然破裂,突然失去压力以后,会造成紧急减压,就会容易产生有高空减压病,这对人的身体影响还是很大的,而且像这种突然间瞬间失压的过程中,人的耳膜突然间爆破都会有可能。加上飞机在高空飞行过程中,机舱内温度很低,达到了零下几十度。


机长赵铁锋:高空飞行中,驾驶舱风控玻璃如果发生破碎,舱内就完全失压的状况。加上飞行速度很快,当时噪音非常大,驾驶舱内的人员交流,以及和地面交通管制的交流都是很困难的。另外还有高空缺氧,温度极低,人在这种情况很有可能会被冻伤,甚至冻晕。这些情况对机组人员都是很大的挑战。


南都:副驾驶员半个身子被吸出窗外?

机长赵铁锋:正常情况下,驾驶舱内人员要系好安全带,腿部有三个安全带固定,从屁股两侧和裆部中间这样系三条,另外还有左右肩两个,一共五条安全带。发生驾驶员半个身子被吸出的情况,可能是驾驶员肩部的安全带没有系好。


南都:机组人员衣服被狂风撕裂?

机长董海龙:因为飞机当时在高空,飞行速度达到了几百公里/小时,驾驶员身上的衣服会吹烂,这也是很正常的。


机组人员制服被狂风撕裂。


堪比中国版《萨利机长》:这种情况在整个航空史上都很少见


南都:类似驾驶舱风挡玻璃破碎脱落的情况,以往发生过吗?

机长董海龙:这种情况在整个航空史上都很少见,机组人员遇到的挑战比电影《萨利机长》里面描述的情况还要大,情况更加危险。


机长赵铁锋:驾驶舱风挡玻璃完全脱落的情况,以前很少遇到过。机组人员面临的挑战难度非常大,而且是发生在驾驶舱,语音通话、氧气、能见度以及操纵难度,可见一斑。


南都:怎么看待这次成功备降?

机长董海龙:飞机在9800米的高空飞行,当发生紧急情况时,如果不能及时戴上氧气面罩,不进行及时地供氧的话,人可能只会保持几十秒的清醒时间,人就会缺氧昏迷。驾驶舱机组人员昏迷,整个飞机就会失控,那就是灾难性的后果。驾驶舱遭遇这种突然爆炸性失压,对驾驶舱内的整体冲击是很大的,在这种情况下,机组人员能够沉着、顶住压力、迅速反应,采取正确的动作及时地将飞机成功降落,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也是很难得。


机长赵铁锋:发生这种紧急情况,对驾驶人员心理素质有着极大的考验,也是一次很高难度的挑战。机组人员在紧急情况下,没有惊慌,沉着应对,虽然有驾驶人员有轻微受伤,但整体来看,人、机是安全的,这样的结果是最好的,也是最理想的。


南方都市报(nddaily)报道

南都记者 王琦

部分内容据央视新闻移动网、中国青年报、央广网


南都君特选(戳下方标题)







再次给临危不乱的机组人员点个大大的ZAN 

阅读9094
最新 
举报0
关注南方都市报微信号:nddaily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南方都市报”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南方都市报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南方都市报

微信号:nddaily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