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成年人追求的东西,没钱没阅历根本看不懂

作者:反裤衩阵地 来源:反裤衩阵地 公众号
分享到:

06-12

大家都喜欢、欣赏时髦的东西,这一点,从5岁到75岁,大概没什么不同。


我们满怀愉悦、激情洋溢地逛逛逛、买买买,令生活充满了审美与享受的乐趣,亦让所有的困苦和汗水变得更有价值。

 

不同的是,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时髦这件事,尤其是。

 

有人千帆过尽,就算给她一条破麻袋,也能被穿出高级时装感;有人必须在纱裙上钉1000颗水钻才能感到矜贵;有人觉得只有做完半永久纹眉才算是一个时髦又精致的女人……

 

每个人都会欣赏时髦的东西,但有了阅历后的时髦,跟年轻时的时髦是完全不一样的——年轻时欣赏的时髦,是眼球效应最大化、是人无我有、我最特别;而成年后欣赏的时髦,是一种千帆过尽的洗练,在抽丝剥茧做减法之后,于平地处听惊雷,是一种凝聚了高度审美后的简单、寻常。

 

譬如,曾经我们是无法理解父母辈对天然材质的执著的——妈妈攒了很久去买的一件大妈款式素净羊绒衫、爸爸几乎从不摘下的磨旧老手表以及老裁缝量身定做的笨重呢子大衣……那些当初我们不屑一顾,觉得不酷、老气的一切,只有等我们长大了什么花哨都试过一遍之后,看到老照片,或是旧衣橱,才会惊觉:当年嘲笑过的那些大妈大爷真是品位惊人啊!

 

是的,要有了阅历,你才可能读懂那些看起来“普通”之下的审美、细节与精致,也才愿意花很多钱去购买“懂的人自然懂”的好东西。


 

而一开始的时候,我们想的,可能只是标新立异,怎么在一片模糊色中脱颖而出、怎么用最少的钱装一个最大的逼。为了醒目踩过的那些雷,简直自己都不忍心再重新看一遍——我们最先记住的,可能只是一些大logo、一些有名的款式、或者死记硬背杂志告诉你的哪个颜色、哪种印花、哪款单品……明明是想时髦又特别,结果可能只是把爆款依次穿了一遍。

 

不信?想想那些年大街上流行过的彩色铅笔裤、铆钉一切、破洞所有……你现在就去打开你的衣柜,没有一件同款算我输。

 

以及,年轻的时候,我们谁还没去过几次创意市集???


许多觉得自己原本应该是Marc Jacobs、山本耀司、或者至少也得是王大仁、但却仍然蒙尘,没受过什么专业训练的文艺中青年们凑在一起,以比大牌便宜、但比夜市档口贵许多的价格,卖给了我们许多印着狗血口号、奇情图案、贴了很多铆钉与水钻的T恤,或者跟面口袋一样毋需剪裁的扎染棉麻大袍子,皱成一团颜色有点儿脏的各色糙丝围巾……


嗯,你懂的。某些“原创设计师”出品,颜料随便一涂,叫手绘;送去烫上怪异印花,叫限定;还可以抄袭,把人家已经掀起风潮的slogan,改俩单词印上去,也能蒙蒙不明群众——总之,统一标准是,没啥技术含量,成本低,但看上去奇奇怪怪,卖家可以随便掰,有时候碰到店主是演技帝,总会有一波年轻人被忽悠到,以为这就是潮!

 

看到名字你以为是消费升级,终于有了跟大路货不一样的东西,走进去、买过几次以后你才明白:这特么根本是消费降级好么?!


而且,这件事的可怕之处在于:许多人看多了会习惯,以为时髦或者潮大概就是这个样子。打着手制或者原创设计的幌子,不必吃什么苦,样子奇突就好,虽然卖得不便宜,但实际就是廉价货。


以至于习惯了这种思维定势的人真的走进那些顶尖设计师店铺,甚至接触到那些真正领袖潮流的人时,反而会感到茫然:这些设计看上去一点儿也没什么特别之处,简直就是普通啊!既不闪瞎钛合金狗眼,也没啥大开眼界的剪裁,就是正常的东西,怎么就引领了潮流呢?


 

只是,亲爱的,当你长大了,挣钱了,买得足够多,混的场合也足够多以后,你一定会从他人的褒贬以及从自我不断深化的认知里,领悟出这个真知灼见——无论怎么牛逼的设计,都是服务于我们本身的。将要穿着它们的我们,所拥有的只是普通人类的身体,所去到的也只是普通人类的生活场景而已!穿着任何,首先应该感受到的,是得体、是不突兀的美,然后再依靠不同的细节恰到好处地传达某部分的内心——犹如高手出剑,不见繁复招式,然而一击毙命。

 

这正是我们需要懂得的,对于时髦的理解。如同一个居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小孩,跟着我们游历世界、积累见识、看到过真正的美也遭遇过无数的丑,才慢慢长大有了独立见解,理解每一个细节、每一处设计、每一种改变的真正含义,最后变得不多不少,然而就是好看!

 

真正值得追求的时髦,从来不是不知所谓的怪。时髦展现的,是对于美、对于生活方式的理解,而不是标签。那些看上去普通的东西,只有你读懂这些细节想要展现的意义和态度,你才真正明白,特别之处,到底在哪里。



好的,我必须要来举个例说明,成年人追逐的时髦,是哪一种。


之前写东京游记的时候,我就提过,我喜欢藤原浩,我要专门为他写一篇。他对于潮流几乎拥有点石成金的能力,上至陈冠希、高桥盾,下到我这样的普通中青年,我们共同疯狂拥簇的东西,几乎都有藤原浩的痕迹——但是这样一个人,出现在公众面前时,装扮却永远不动声色,一眼看上去只觉得莫名舒服,仔细看好像每一处都没什么特别,但放在一起却展示了高度的审美。

 

18岁那年,藤原浩从家乡三重县伊势市来到东京,开始从事DJ工作,还组了一个乐队叫做Tinnie Punx,最早把打碟技术带进日本的也是藤原浩。尽管之后他同时还做服装设计、电影配乐,但一颗热爱音乐的心始终未变,去年还出了新的录音室专辑《Slumbers》。


 

藤原浩的作品太多太多,除了一部分独立创意品牌,比如最早的Good enough、HEAD PORTER、Fragment等,最得意的还是跟其他创意人以及品牌的合作。他喜欢搞合作,并且从不沉浸在成功与收获中,很多有趣的项目或品牌,说关就关,可能隔几年再推出一两个限量系列,也可能永远就结束掉了。


原浩与匡威的跨界合作系列,可惜买不到了。

 

他最活跃的那个阶段,可以说跟里原宿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也因此被冠上了“里原宿教父”的称号。当然,除了服装,他也热爱生活,2011年还为星巴克在表参道开了一家名为“B-SIDE Starbucks”的限定咖啡店,店铺设计与限定商品均出自藤原浩之手。之后,他与星巴克持续有合作,标志性的闪电LOGO在各种跨界产品中不断出现。


与清永浩文合作的项目店铺⬆️

 

有趣,大概是所有能成大事的创意人共有的特质。在跟清永浩文一起做Fujiwara & Co.快闪店的时候,除了跨界合作最喜欢搞的T恤、卫衣、手机壳、马克杯等好卖不贵小商品之外,藤原浩居然还卖起了豆腐巧克力。这块柚子胡椒味儿的豆腐巧克力请来了“三原豆腐店”和米其林餐厅“Gaggan”一起制作,售价2000日元。⬇️



友情提示

 以上信息非常重要,一会儿你就用得到。


是,如果我是你们大家的种草机,那藤原浩就是我的种草机。他出的任何东西我都想买——无问西东,只问东西。

阅读9652
成年人 
举报0
关注反裤衩阵地微信号:masee2013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反裤衩阵地”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反裤衩阵地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反裤衩阵地

微信号:masee2013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