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这家人太“变态”!一家四口,一年垃圾一个瓶子就装完了......

作者:成长树 来源:成长树 公众号
分享到:

08-11

关注成长树

每天读点有用、有趣、有态度的育儿干货

文 | 会飞的Phyllis

来源 | 发现新西兰(ID:GO_kiwi


一年里,你家会产生多少垃圾你算过吗?



据新西兰媒体报道,平均每个新西兰人每年会产生734公斤的垃圾。



如今,新西兰正面临日益严重的垃圾问题,垃圾产量在西方各发达国家中高居首位。


自去年开始,中国禁止“洋垃圾进口”后,新西兰垃圾回收行业压力山大,回收的速度已经跟不上产生的速度了。


处理不过来怎么办?只能填埋了......



仅仅是奥克兰一个城市,每年就有20万吨的垃圾被送往填埋场。很多过去被认为可回收的垃圾现在都必须进填埋场了。



坎特伯雷大学:这些原来能回收的垃圾已经不能回收了。


那么大的垃圾产量,新西兰那么一个小小岛国,这样继续下去,人们迟早会被这些垃圾淹没。



但有那么一个四口之家,去年一年产生的不可降解垃圾只有一升



他们是跟我们生活在一个星球上吗?


 

1

“零垃圾”生活鼻祖

 

贝亚·约翰逊Bea Johnson女士来自法国,目前和丈夫和两个孩子住在美国加州。


 

来到美国住了7年后,她越来越意识到日常水资源和能源消耗太大,平时浪费的东西很多。


如果这样持续下去,她很难想象她的孩子们长大后会居住在什么样的一个环境里。

 


2008年起,她就开始想各种方法减少生活垃圾。


但在当时,“零垃圾”这个说法仍然属于概念,市面上根本找不到一本书或者指导手册来教你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减少生活垃圾。


她就打算自己研究如何实现“零垃圾”生活。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她是如何做到“零垃圾”的


☞购物自带环保袋 

 

关于购物,贝亚的秘诀就是能买散装的绝不买带包装的。虽然在采购的时候是要费一番心思,但是这就是减少垃圾量的重要方法。


 

每次购物时,贝亚都自带环保布袋、网袋、玻璃罐。



选择散装食品购买。



很多很难买到没包装的食物,比如酸奶、沙拉酱等,她就选择自己做。


 

像蔬菜水果鸡蛋这些,她就会到周末农贸市场买。

 

现在,她唯一购买的带包装的食物就是外面用可降解蜡纸包的黄油,因为如果要自己做的话那实在太费事了。


“包装占产品的50%成本,当你带容器去买东西,不但环保又节省钱。”


食物买回家后,贝亚把它们放在各种尺寸的玻璃罐中,不仅干净卫生,分类明确,而且储存时间还长。


 

此外,她规定孩子们每顿饭都必须全部吃完,不许浪费。偶尔有吃不完的,就用作花园堆肥。


 

☞自制洗护用品化妆品 

 

一般人家里除了厨房是生产垃圾的重要地点,卫生间也总是被各种清洁用品和化妆品的瓶瓶罐罐挤满。


贝亚又发挥了自己DIY的特长。


自制橄榄皂只要花费2美元就可以用来洗脸洗澡洗头;


牙膏则用少量苏打粉、椰子油混合十滴薄荷精油做成。



腮红用肉桂粉、可可粉、菜根粉混合而成。


 

睫毛膏用烧黑的杏仁、蜂蜡和油制成。


 

唇膏则更简单了,用蜂蜡和油就可以做成,把它装在小铁罐中随身携带,既是护肤霜也是护手霜,一物多用,完全不浪费。



贝亚选用竹制牙刷,永久之后可以当作清理厕所的刷子。等刷毛都磨损后再把毛除掉,放到堆肥桶里将牙刷把柄堆肥。



 ☞衣橱瘦身 


目前,贝亚的衣橱里只有8件上衣,5条下装,3件外套,6双鞋子。


她把不见天日的80%衣物捐了出去之后,发现整个衣橱焕然一新。



她规定自己每添置一件衣服,她就把另外一件相似的捐赠出去。


衣物虽少,但她能穿出品位,甚至一件衣服她能穿出30种风格。


还用男士衬衫改为裙子,时髦又环保。



其他的帽子、包包、鞋等她都在二手店购买。



此外,贝亚的家也是走极简风,白色基调,摆设简单却不失品味。



她的很多家具也都从二手店购买。



2

学会拒绝


虽然贝亚的生活看起来有点自虐,但实际上正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垃圾积累让我们的地球不堪重负。


贝亚推崇的这些“零垃圾”生活其实教我们正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



Bea表示:


“我们的‘零垃圾生活’就是为原本会沦为垃圾的东西找到代替品,确保家中不再出现任何固体垃圾。说到底,‘零浪费生活’的最终目的是停止使用垃圾埋置场,从而缩小个人的‘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减少污染。”



这种生活方式一举数得,除了减少兴建焚化炉并提高焚化效率,也可以减少垃圾埋置场的使用率,以及垃圾埋置场造成的环境污染。


总的来说,Bae的“零垃圾生活”可以用5R来概括: 


  • Refuse:拒绝你不需要的

  • Reduce:减少你确实需要的

  • Reuse:重新使用你买来的

  • Recycle:再循环你无法拒绝的

  • Rot:有机物分解



通常人们宣传环保时,一般都会提及3R(Reduce, Reuse, Recycle,即减少浪费、重复使用和再循环),但贝亚觉得这几方面虽然重要,但最难的却是她认为的第一个R:拒绝你不需要的 Refuse what you do not need。



即使对贝亚已经执行了多年“零垃圾”生活的人来说,“拒绝”依然非常难做到。


丈夫出席研讨会时经常会拿到免费赠品,他必须学会拒拿;


孩子则要学会拒拿出席生日会时收到的赠品。孩子起初担心这会让他们显得格格不入,但我们已经教导他们成为同学的榜样,也让他们看《机器人瓦力》、《地球》和《家园》等以环保为主题的电影,让他们知道,每一个人的努力都很重要。”


但对普通大众来说,拒绝应该从身边做起,如果你能做好以下三件事就已经很不错了。


  • 拒拿塑料袋,改用自己的购物袋;

  • 拒拿免费赠品;

  • 拒听那些说你的环保行为根本微不足道的话。


贝亚将自己总结的经验写成了书——零废弃生活指南“Zero Waste Home”,并被译成20种语言,越来越多的人被她的生活观影响。



3

我没有亏待孩子


八年前,贝亚在《纽约时报》接受访问后,被很多人质疑:


你自己过苦哈哈的生活就算了,干嘛要苦着孩子。


没有甜蜜的巧克力,好玩的玩具,童年的意义在哪里?


贝亚对这样的说法觉得很荒诞:


“其实孩子的需要非常简单,是家长把一切变得复杂。我的孩子从来没觉得自己少了什么,而且他们拥有比同龄儿童更多的旅游体验。”


与其把钱花在物质上,贝亚和丈夫宁可去旅行,让孩子拥有更多生活体验。



所谓玩具,其实都是大人没时间陪孩子,给孩子找的一个玩伴而已。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大人的陪伴,在大自然中寻找他们的所爱。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需求的确很简单,比如泥巴和水就能让他们兴奋一整天。


而父母以为花花绿绿的玩具才能让孩子们开心,其实更加让孩子陷入喜新厌旧的循环中。


在简单的世界中,孩子更容易找到什么才是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东西。



而孩子们从小在不浪费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凡事都要养成有意识规划的习惯,也让他们更独立,有主见。


贝亚认为人们为此而引发的担忧和其他方面的忧虑是一样的,没有尝试“零垃圾”生活前,我们也认为缺少了某一样东西会造成生活某方面的障碍。


其实,并没有。


没有物质上的过多选择和困扰,人们反而能集中精神找到自己真正的爱好,也能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们。


四年前,来自加拿大的Katelin and Kevin一家,在看了贝亚的书后,他们和孩子一起实施了这个“零垃圾”计划。



他们发现孩子在没有那些玩具后,毫无影响。


6岁的女儿喜欢画画,一坐下涂色就能专注很久。



没事就喜欢和4岁的弟弟在家做各种手工。



从此和薯片糖果等食品告别,各种水果就是他们最好的零食。



4

 "零垃圾“小贴士 


如果你想加入“零垃圾”生活的队伍,也许你先该掌握一些小贴士。


现在有很多中国网友也会在网上记录自己的“零垃圾”生活,或许他们的经验也会让你有所收获。




贝亚就会想要体验“零垃圾”生活的人们提供了以下小贴士,未必适合每个人,但或许会帮你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 不买“一次性产品”,如纸巾和杯盘。“别再购买这些用后即丢的产品,你会发现自己原来根本没有这个需要。”


  • 抵制垃圾邮件(纸质),主动联络有关机构,要求对方不再把垃圾邮件寄到家里。


  • 穿不下的旧衣服以及不再使用的家居产品,应捐给慈善机构。


  • 拒拿免费赠品,如在许多活动分发的免费瓶装水和圆珠笔。


  • 把垃圾桶改为“堆肥桶”。厨余、纸张、园艺废弃物等材料都能用作堆肥,既可减少垃圾量,又能制造园艺肥料。


  • 别用钉书机,改用回形针。出外和参加聚餐时自备杯盘碗筷,拒用即用即丢的器皿。


  • 别用卫生棉,改用可重复洗用的“月事杯”(Diva Cup)或“重复使用月经垫”(Glad Rags)


  • 买东西时自备购物袋和玻璃罐(可装食品如鲜肉和芝士),拒买包装商品。


知易行难

环保决不能停留在口头上

需要每个人都行动起来

你会尝试“零垃圾”生活吗?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即可收听下方全部音频



- 小学生必背唐诗解读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

- 英文有声绘本 -


棕熊,你看到了什么?《Brown Bear,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


好饿的毛毛虫《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 》




…………

- 中文有声绘本 -










…………

上千部儿童有声绘本故事





成长树
关注收听上千部儿童有声绘本、唐诗解读


阅读8533
举报0
关注成长树微信号:gh_cd33e3739712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成长树”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成长树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