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他是玄奘最敬佩的僧,是西行的引路人

作者:读史 来源:读史 公众号
分享到:

08-16

↑↑点击上面蓝字读史免费订阅

| 读史 |ID:dushi818

博闻通识,知古鉴今。有品有趣有态度。


戒律


公元400年,一个和尚踏上了西行的第一步。

他不是玄奘,现在还是魏晋南北朝时代,两百年后历史才会翻到大唐。

佛教在这个时代已经自然生长起来。

尊佛,灭佛,一波一波的运动混乱交织着。佛教是新生的外来事物,在这持续数百年的乱世里,谁也不知道佛是毒草,还是解药。


一座座寺庙拔地而起,一窟窟佛像庄严肃穆,佛经呢喃唱语,典香余润绵长。

但是佛初传的时代,是染着鲜血的。

公元390年,后燕豪强吴柱聚众千人起事,僧人法长称帝,十万僧俗祸乱河北,为害一方。

这件事最终成为了那个和尚西行的契机。


“贫僧法显,西行取戒律,不至不归。”

戒律就是佛教的行为规范准则,在佛教传入中原的时候,戒律意外地失去了。


佛教的戒律有点像我们现行的法律,是规范自身行径的尺度。而戒律的丢失,直接导致了魏晋南北朝的僧人,只能空谈大义,而无法有着统一的克己的规范。

以至于连僧人称帝的闹剧都上演了。


法显要为佛取来束缚手脚的枷锁。

如果嘴里舌灿莲花,手上却滥杀无辜,那还配称什么佛!


洗得发白的僧袍,为数不多的盘缠,旧布裹着的包袱。就这样简单到寻常的装束,法显领着一队人走上了西行的道路。

他们是法显的伙伴,朋友,还有信徒。

他们明白法显的心事,明白戒律的可贵。

亦愿为了这个使命,倾付一生。


沙丘


茫茫象碛,长川吐赫日之光;

浩浩鲸波,巨壑起滔天之浪。

独步铁门之外,亘万岭而投身;

孤漂铜柱之前,跨千江而遣命。——唐 义净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义净说:“显法师则创辟荒途,奘法师乃中开王路。”

在西行取经的路上,法显才是真正的开创者。和玄奘不同,法显基本上是一个寻常的行脚僧,没有带着王命,没有带着寄托,只带着一腔孤勇和自我宏愿。


然而当法显一行十余人踏上西域的时候,他已经年过花甲。

而玄奘西行的时候,不过二十七岁。


一个六十岁的老人家还能够征服万里荆棘的求法路么?

法显告诉了我们,可以。

公元400年,法显沿着西汉张骞通西域的道路往西,经过南凉,北凉张掖,再过西凉敦煌,进入了沙漠地带。

 


法显的《佛国记》是这样记录沙漠的:


“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莫测所之。唯视日以准东西,人骨以标行路耳。屡有热风恶鬼,遇之必死,显任缘委命,直过险难。”


这是真正的荒野,连一根小草都吝啬着自己的踪影。

千百年来,不知道多少西行的人葬身于这没有尽头的沙漠,他们的枯骨成了后人的指路标。太阳在天空刺眼灼热,可你却只能靠着它来断定方向。


白天酷热难耐,阳光像是要磨坏皮肤。夜晚阴风不止,如百鬼夜哭。法显只有打坐,才能隔绝外界的干扰。

心承受不了,就是走向死亡的第一步。


一将功成万骨枯,那些枯骨是千千万万个没有成功的法显。

谁不害怕死亡呢?只是有些事情比死亡更加重要罢了。

 

法显跋涉了十七个昼夜,终于穿越了沙漠,到达了鄯善(今新疆若羌)。

鄯善来自曾经的楼兰古国,公元6世纪消失。一百多年前,曾经有一位和法显一样怀揣取经志愿的老僧朱士行,也迈着老迈的身子,穿越了沙漠到达了这里,在于阗取得《大品般若经》。


这里就是前人的极限了,从这里开始,每一步法显都在创造历史。


雪国


想要进入天竺,只有从竭叉国(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往西要穿过葱岭(帕米尔高原)才能进入南亚。

而葱岭是法显西行路上的第二个难关。


“冬夏有雪,又有毒龙(或为雪崩),若失其意则吐毒风,雨雪飞沙砾石。遇此难者万无一全。”



葱岭海拔六七千米,终年积雪,山路崎岖,狂风不停。法显一行人在峭壁间攀行,一个不小心就会坠落深渊,成为不腐不烂的雪尸。

艰难地越过葱岭,法显到达了亚洲西部苏纳曼山北部的小雪山(今阿富汗喀布尔城东南)。


苏纳曼山终年积雪,夏冬同色,你永远没法预测下一秒是否会有雪崩到来。冰凉刺骨的温度,一次次挑战着法显一行的极限,考验着他们的决心。

只要心里一个念头放弃,那就再也迈不动步子了。

更有不住的寒流袭来,像刀子一样在皮肤上划过,同行的慧景终于支持不住了。


“我不行了,你们快走吧。”

“不行,你不能死在这里,我们要去的地方就在前面,佛就在前面,你怎么可以死去呢?”

“你们快走吧,不能一起死在这里。”

慧景病死在了旅途的终点线前,面对生命的无常,法显也只能抹眼泪,越过同伴的尸体继续前行。


走过无尽的黑夜,黎明总会破晓而出。

法显终于到达了南亚,但是距离佛国依然还远。

异域来客总会被本地人提防,语言习俗各种的差异是他们登上南亚后遇上的第三个磨难。

一路上法显小心翼翼,虔诚朴素,在经历了罗夷,毗茶等30余国,终于在公元405年到达了印度中天竺笈多王朝。


《佛国记》,对印度的佛教发展和佛祖的生平传说记录占了全书的主要篇幅。

这是属于法显的圣地巡礼,他就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到了最崇拜,最幻想的国度。像是军迷碰到了最新的武器,像是粉丝遇上了最喜欢的爱豆(偶像)。


遇上了最喜欢的,就是人生最大的惊喜。更何况这份喜悦,是用万里跋涉,是用数不尽的艰难才换回来的。

所以,更加珍惜。


法显追随佛祖的足迹。

在论民园,参拜佛祖的诞生地。

然后渡河南下来到华氏城,看僧侣洪声朗诵经文。

在车帝石室,诵经理解经典。

在鹿野苑精舍“听”佛祖初转法轮(讲解佛法)。

 


法显遍访了佛祖遗迹之后,回到了华氏城,在这里住了三年(405-407),学习梵文梵语,抄写佛经。收集了《摩诃僧祗律》、《杂阿毗昙心》等六部佛教经典。

三年后,一路陪伴法显达到天竺的道整看到印度戒律齐全,适合修行,决定留下来不回国了。


法显很难过。

但他,还是决定必须将这些佛教经典带回中国。


渡海


法显决心回国时,已经七十岁了,在那个年代已经算得上高寿了。

他打算从海路回国,经过瞻波大国来到多摩梨帝国(今印度西孟加拉邦坦姆拉克),就是海边了。


公元409年,法显搭商船航行14昼夜,到达了狮子国(今斯里兰卡)。

传说狮子国本来没有人住,只有一些妖怪,但是会有一些商人跟妖怪交易,交易的时候,妖怪不现身,把宝物放好,商人按照上面写的价格付钱,拿走宝物。

因为商人常来常往,周围国家的人听说这里富裕,就渐渐迁入,成为了一个国家。


法显参拜无畏山僧庙,他双手合十俯身。

青玉的佛像不曾言语,睿智的眼睛,却像是参透了法显十年的坎坷。

孤悬海外,身若浮沉。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供奉台上,法显看到了一把来自中国的白娟扇,他想起了故国,泪水沿着皱纹奔涌而下。

原来佛心如此坚韧的人,在漂泊多年后,看到故乡的一点点小事物,也会忍不住。

在这里,法显不是一个为了佛无惧前程的苦行僧,他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思乡客。


十多年前,同行十余人从长安出发。或中途停留,或死亡,到了归国的路上,却只剩下法显一人。

佛是孤独的么?

也许吧,每个伟大的人都是孤独的。

 


法显从狮子国跟商船向东北前往广州,路上遇到了风暴,船只漏水,好不容易挺过了狂风,船只才有空歇息补好破损,九十天后到达了耶婆提国。


法显在这住了五个月,又跟商船向东北前往广州,结果又遇到了黑风暴。商人认为就是因为搭载了法显这样一位和尚才遭了这样的大难,要把法显丢到海岛上去。


幸好有其他商人求情,法显才免遭此难。

黑风暴让船只偏离了航线,一直航行了八十多天,船上的粮食全都吃光了,才终于见到了海岸线。


归乡


“见藜藿菜依然,知是汉地。”

不论过了多久,家乡的野菜,我依然能够一眼认出。

法显仅仅用了十个字来记录回国的场景,却是一场久别重逢最好的答案。

无数次,读此字句依旧感慨不已。倘若你流浪多年,又会用什么来辨识家乡呢?是那一棵老树,还是一株无人问津的野草?


也许越过无数的山丘,才知道山的那头早已无人等候。

迎接你的是,是一茬茬摇摇摆摆的藜藿菜。


“欢迎回来。”


法显在山东即墨上岸。

历经十三年,走过三十余国,法显归国时已经年逾古稀。

但是六十岁的这场西行,却仿佛是他的重生。

未西行前也许他只不过是个普通的行脚僧,是这场西行让他彻底涅槃了。

人只有超越苦难才值得被尊敬,法显如是。


有的人,还活着但是心已经死了。

有的人虽然老了,但是心还年轻着。


而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应当去敬畏这这样的远行,敬畏着这样一个人的长征。

世界很大,被人类垦殖的地盘实在是其中很小的一块,人类却为了这小小的地盘打得你死我活。


而在这地盘之外,就是生灵罕至的荒野。

每一个征服了荒野的人都值得敬畏,毕竟荒野从来都残酷得不讲道理。


每一个佛教的行者,于其说是去取经,更像是在做一种生命的证言。

为懦弱的人类证明勇气,为孱弱的人类证明坚强。

我更觉得就是因为这样坚韧的生命存在,我们的未来才更加有希望。

即使前路漫长,看看星空,它会为你照亮方向。


西行的路上不可谓不苦,穿过沙漠,爬过雪山,迈过人海,终于回到了最初的地方。

行在路上,他的同伴一个接一个地倒下,故国的人民在乱世里艰难地挣扎。

可是法显从未放弃。

法显一边自身的生命受到威胁,一边却为其他的生命祈祷。

这样,佛就产生了。

佛是一种更为坚韧的生命形式,能够对艰难困苦一笑了之。


佛在哪里?

我想,

人在路上,

佛就在心上。


阅读9036
举报0
关注读史微信号:dushi818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读史”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读史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读史

微信号:dushi818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