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王莽:你有志向、够努力、基础好,为什么败得如此惨烈?

作者:读史 来源:读史 公众号
分享到:

11-23

 每日7点,文化早餐   ▵ 点击  读 史  关注 / 置顶公众号

博文  | 通识  |  知古  |  鉴今  |  有品有趣

作者:沐沐   

来源:国学一刻 (ID:guoxueyike


王莽忘了,世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


公元23年10月,面对起义军摧枯拉朽般的攻势,王莽站在承明宫不甘心地疾呼:“天生德于予,汉兵其如予何?”


几天后,王莽在渐台被起义军碎尸万段。


自此,建国仅15年的新朝灭亡,王莽也成了弑君篡位的乱臣贼子,两面三刀的阴谋家,博取虚名的野心家,自不量力的“改革家”和人世间跳梁小丑的代名词。


可是,历史上的王莽真的是那样不堪的一个人吗?


年少失怙,自强不息


公元前45年,王莽在河北大名县东出生,父亲王曼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弟弟。


虽是皇亲国戚,因王政君并不得汉元帝宠爱,汉元帝甚至多次有过废黜太子的想法,因此,王家并没有得到多少好处,甚至可以说是夹着尾巴做人。


直到王莽12岁这年,汉元帝驾崩,亲表哥刘骜即位,亲姑姑王政君成为皇太后,王家才真正的逐渐显赫起来。


不幸的是,王曼早在王莽3岁的时候就过世了,因此,尽管王家有一日五封侯的荣耀,但独独王莽是一介布衣,用《汉书·王莽传》里的话来讲,就是“独孤贫”。


被遗忘了的王莽没有向亲姑母哭诉谄媚,更没有与那些奢侈斗富,目无法纪的同宗兄弟们同流合污。而他独自一人专心读书学习,拜当时的名儒陈参为师,研读进入庙堂的必修课《礼经》,为以后建立一个天下大同的社会做准备。


王莽深知,想要改变命运,实现自己的理想,仅仅依靠死读书是不可能的,要想顺利走上仕途,不仅要有学问,还得有名声,有人推荐!


早早失去父亲庇护的王莽,比同龄孩子更显早熟,也更善于发现和把握机会。他主动结交知识分子,当时的名士戴崇、陈汤等人都是他好朋友;他谦恭谨慎,是家族乃至全国孝悌的典范。


老母亲生病,他亲自照顾并煎熬汤药;伯父王凤生病,他“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数月。”其孝心连王凤的亲儿子都比不上。


就连十分痛恨王莽的班固都说他“事母及寡嫂,养孤兄子,行甚敕备。”



谦恭谨慎,厚积薄发


被王莽至诚孝心感动的王凤,在弥留之际握住皇太后王政君和外甥汉成帝的手,吊着最后一口气说:“皇帝已经长大了,我现在也没有什么放心不下的,除了那个早早就没了父亲和兄长庇护的王莽。”


皇太后王政君看着弥留之际的王凤,想到早逝的弟弟王曼,不禁悲从中来,抹着眼泪答应到:“哥哥你放心,我一定不负所托,照顾好这个可怜的孩子。”


不久,汉成帝任命王莽为黄门郎,随后又升为射声校尉。


刚刚进入仕途的王莽并没有沾沾自喜,他知道自己能够进入官场,纯粹靠的是裙带关系,也为朋友们看不起。


王莽暗下决心,一定要让那些儒生、甚至是全国人民看到自己的能力,因此,他比以前更加谦恭平和,敬贤礼士。


王莽的付出没有白费。


公元前16年,王莽的叔父、成都候王商主动向汉成帝上书,要求将自己的户邑分一部分给王莽;戴崇、金涉、箕闳、阳并、陈汤等儒学名士也被王莽折服,也纷纷向汉成帝称赞王莽。


不久,汉成帝封王莽为新都候,随后又晋升为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


此时,王莽已经成为家族中最早封侯的年轻一辈。


有志向的人,从不会被眼前暂时的成功所迷惑。


早早封侯的王莽不仅没有骄傲自满,反而随着职位的升高,更加谦虚谨慎。


严格自律、品德贤良的王莽,仿佛一束耀眼的亮光,让人们在西汉长久的黑暗中看到了希望,儒学名士们纷纷称他“才可大用”、“世之楷模”。


38岁那年,王莽“拔出同列,继四父而辅政”,被封为大司马。王莽终于可以为了自己的理想有所作为了,而那个曾经“独孤贫”的小孩,也正式成为了家族的荫庇者。



退以修身,不忘其志


就在王莽准备大干一番的时候,他最大的靠山——汉成帝死了,早就不满王氏外戚的汉哀帝继位。


公元前7年7月,上任大司马大将军不满一年的王莽,被汉哀帝找个触怒傅太后的名义罢了官。


汉哀帝看到王莽在民间的呼声太高,放在京城实在太显眼了,于是在王莽闲居两年后,又命令王莽回到新都封地闲居,让王莽彻底淡出人们的视线。


这是王莽从政10多年里,遭受到的最严重的一次打击,且这个打击还颇有点看不到头的意味。


面对打击,有着远大理想抱负的王莽没有自怨自艾,更没有一蹶不振,而是敏锐地发现并牢牢地把握了“危中之机”。


他充分利用朝野上下为他抱不平的有利条件,向世人充分显示出自己的“忍辱负重”,立即卷起铺盖带上家眷回到了新都。


在新都,王莽“杜门自守”、礼贤下士,甚至经常拿出自己的田产家财帮助邻里百姓。儿子王获杀死了家中的一个奴婢,王莽不仅严厉地谴责了儿子,并逼迫儿子自杀以偿奴婢之命。


要知道,在西汉时期,奴婢是可以像牛马一样在市场上公开买卖,且只要向官府备案,奴婢是可以被主人随意处死的,就算没有备案,只要事后向官府交点钱就可以了。


王莽的严于律己,让他在远离朝堂的不利处境下,不仅没有降低威望,反而让威望更甚以前,“在国三岁,吏上书冤讼莽者以数百”。



力图盛世,惨淡收场


公元前1年6月,哀帝卒,汉平帝继位,等待已久的王莽终于有机会再次回到朝堂,并在全国48万多人的请愿下,王莽被加九锡,得到了皇帝给予的最高礼遇。


面对被董贤和丁、傅外戚弄得一片乌烟瘴气的朝堂,王莽深感国家的无望,也深感百姓生活的不易。他更加迫切地要改天换地,建立一个“天下和会,大众方辑”的升平世界。


终于,在公元8年,53岁的王莽称帝,国号新。


当家作主后的王莽,面对“危殆甚矣”的局面,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


在即位的第二年正月,王莽按照周礼对官制和行政区划进行了改革;


4月,将天下土地收归国有,并按照井田制的方式分配给百姓,同时,承认奴婢的生命权,禁止买卖奴婢;


公元7年至公元14年,为改变经济凋敝的局面,王莽又先后对货币进行的四次改革;


公元10年,又根据《周礼·地官》进行了工商业改革。即,通过设立专门的平抑物价机构给百姓赊贷钱财,避免百姓通过借贷高利贷破产或是产生谷贱伤农,从而惠利百姓……


王莽以为,通过这些改革,一定会建立一个《周礼》中的大同世界,不料,带来的却是各地百姓的纷纷揭竿而起。


夏言说过,“用《周礼》误天下者,王莽、刘歆、苏绰、王安石也。”


王莽忘了,世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


他想按照《周礼》的方式进行变革,去建立一个和乐升平的世界,却不知时代早就变了。他也忘了,政策的制定,最基本的就是求实性、严肃性和系统配套性。


所以,有了本是分田地给天下百姓,却最终因政策的不切实际,导致全国上下一致反对;本是效法《周礼》制定行政区划,却因更改太频繁,导致了地名的混乱;本想恢复经济,却使货币种类越改越多,甚至连贝壳和布匹都可以当货币的荒诞之举;本是力求“天地之性人为贵”,却令民生更艰难……


白居易说他“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这对王莽是不公平的。天下并非只是刘汉家的天下,就连汉高祖刘邦的皇位,也是从别人手里夺得的。


王莽的失败,说到底,不在于他是不是姓刘,不在于他到底是不是虚伪,而在于他看不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看不到时代不同时势亦不同,所以才愈努力,愈失败……


End .



精选好物



喜欢的朋友一定要    哦!

阅读8646
举报0
关注读史微信号:dushi818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读史”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读史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读史

微信号:dushi818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