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我们为什么不够有自知之明?丨21读书

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公众号
分享到:

03-03


每周一本书

让阅读,丰满人生

21君:科学证据证明,自我意识关乎每个人的成功和幸福,是难得的好品质。自我意识是什么?你可能在生活中有所耳闻,但通常是带有消极意义的,比如:“这个人不够有自知之明”,指的就是缺乏自我意识的人。


那么构成现实世界中的自我意识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呢?组织心理学家塔莎·欧里希在《真相与错觉》中谈到,她与团队通过大量的分析发现拥有自我意识的人往往具备7种不同类型的洞察力。



来源丨本文整理自《真相与错觉》

编辑丨陈思;实习生 杰怡

图片来源丨《实习生》


自我意识的准确定义比这个术语本身看上去要复杂得多。其核心是指我们清楚认知自我的能力,即明白我们是谁、别人怎样看待我们,以及我们如何融入周围的世界。自从柏拉图指引我们去“认识你自己”以来,无数哲学家和科学家前赴后继地赞美自我意识这一美德。


题记


生活在21 世纪的我们,尽管不必像祖先那样每天面对威胁生存的险境,但自我意识对我们的生存和成功仍然不可或缺,无论是在工作、人际交往还是日常生活中,都是如此。科学证据证明,那些了解自己并知道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人,往往生活得更幸福。


他们会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他们在生活和职场中拥有更和谐的人际关系;

他们会养育出更成熟的孩子;

他们本人则是更聪明、更优秀的学生,可以选择更好的职业;

他们富于创造力,更加自信,也更善于沟通;

他们不那么激进,很少撒谎、欺瞒和偷窃;

他们在工作中表现得更加出色,晋升机会也多于别人;

他们是更高效的领导者,其下属也更富热情与活力;

他们甚至会带领公司获得更多利润。


另一方面,缺乏自我意识非常危险,往好了说,会让我们遭遇风险,往坏了说,会给我们带来灾难。


在商业领域,无论我们做什么,无论处于职业生涯的哪个阶段,成功与否要看我们是否了解自己,是否懂得如何与老板、客户、顾客、员工以及同行沟通。在公司的职位越高,这种自我认知的能力就越重要。缺乏自我意识的高级主管,其决策偏离正轨的风险极有可能增加5倍(平均每位主管会给公司造成令人震惊的5000万美元的巨额损失)。


而且通常来讲,缺乏自我意识的人在其职业生涯中很容易骄傲自满,因此一旦身陷困境,他们往往搞不清楚接下来应该做什么。

如今,不了解自我意识重要性的人已不多见,毕竟,我们经常把这个术语挂在嘴边,我们谈到老板、同事、亲人、政客时都会提到它,虽然你可能已经注意到,这个说法出现时通常都会带着消极意味,比如:谁“就是没有自知之明”。自我意识关乎每个人的成功和幸福,是难得的好品质。


那么构成现实世界中的自我意识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呢?


组织心理学家塔莎·欧里希在《真相与错觉》中谈到,她与团队通过大量的分析发现拥有自我意识的人往往具备7种不同类型的洞察力

 

 

01

洞察自我价值观


价值观是洞察力的第一大支柱。


事实上,确立一系列准则用以指导我们如何度过人生,是拥有自我意识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价值观决定了我们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也提供了评估个人行为的标准。

本杰明·富兰克林 / 百度百科


著名的政治家、发明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在20岁时列出来一系列准则,希望自己能够终生恪守。这些准则包括:


节食、缄默、秩序、决心、节俭、勤勉、真诚、正义、中庸、整洁、平静、贞节和谦逊。


富兰克林称这些准则为“美德”,我们亦可称为是他的价值观。


他还有一个行为,就是会通过一本“小书”来评估自己的行为,“小书”上记录着自己的进步,空白处写满了鼓舞人心的名言,这些名言出自西塞罗、《所罗门的箴言》以及詹姆斯·汤姆森。每页都有一个红色的表格,横行写着各种美德,纵列是一周7天。


尽管富兰克林每周只关注一种美德,但在结束一天生活后,他会回顾整张表格,如果当天行为与哪种美德不符,便会在对应处画上一个小小的黑色标记。

 


02

洞察自我热情


美国著名作家亨利·大卫·梭罗曾说过:


“做你热爱之事。了解自己的骨头,啃咬它,掩埋它,挖掘它,再咬它。”

亨利·大卫·梭罗 / 百度百科


梭罗说得没错:明白自己的热情所在,自己由衷热爱之事,我们便找到了一块能反复啃咬的骨头。


塔莎·欧里希的朋友杰夫就是这样典型的例子。


杰夫毕业工作后对自己的现状特别满足,他的职业实现了他想成为一名建筑师的愿望。然而,还是有很多琐事让他倍感困扰,而且有些项目也着实无聊。作为一个内向的人,杰夫发现在一个开放的办公室里工作颇劳心神,这也让他愈发不开心,内心感到空虚。


有一天,他终于扪心自问:“接下来30年我每天都要这么过吗?”


答案是清晰响亮的“不”!


于是他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去思考自己接下来该何去何从。他在卡片上写下自己想做的事,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然后进行排序,看是否会发现一些规律。最终意识到,让他真正开心的方式是为自己工作。于是他定下计划,尝试为自己工作。寻找自己热情所在的过程让杰夫明白,自己真正的兴奋点是可以一直追随自己对设计的好奇心。

 


03

洞察自我追求


洞悉自己的追求意义何在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习惯于去要求自己设定清单,将一项项想要实现的目标列入其中,但是很多情况下,我们对于个体想从生活中得到什么并不清楚。与其问自己“我想要实现什么”,不如问自己另外一个问题:“我真正想从生活中得到什么?”


一旦达成目标,我们便会感到泄气或失望,但追求从来不会彻底地得到满足。有追求在,每天清晨我们醒来,都会感到动力十足。即使我们没有令人羡慕的工作,没有能力辞职去环游世界,但只要明白自己想要体验和实现什么,我们就都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那么我们该如何找到自己的追求呢?


你可以通过思考如下几个问题来辅助明确你渴望的是什么:


你曾经幻想长大后做什么?

是什么让你选择了现在的职业?

你打发时间的方式是不是既有意义又令人满足呢?

有没有感觉到少了点什么?

假定你是公正的第三方,正在读自己的价值与热情清单,你觉得这样一个人一生中想做什么或者想经历些什么呢?

你想留下什么遗产?

假设你只能再活一年,你会如何度过这一年?

 

 

04

洞察契合的环境


在很多方面,环境契合支柱建立在几大支柱基础上:只有知道自己看重什么、对什么有热情以及想在生活中经历什么,才能开始寻找理想的环境。

一旦我们确定自己与某个公司很契合,就会开心地投入工作,做事也会事半功倍,每天都会觉得自己没有辜负时光。这其中包含着对一些简单事实的理解,比如旅行时心情更好或午饭时去跑个步,比如获得更深刻的见解,让自己过得更幸福,比如遇到心仪的另一半或可以大展宏图的公司。


因此,在忙碌一天之后,你应当思考一下周围环境是让你活力无限还是让你筋疲力尽?


不管你是否正在为自己的生活、工作做出选择或是选择与之共处的人,是否与自己契合让自己拥有活力也许才是衡量契合度的最终标准。

 


05

发现自己的行为模式


如果让你描述自己的个性,你会怎么说?


你可能会说,你是比较被动的或友善的,又或者恰好最近你做了人格测验,可能会说自己属于专家型/性格胆小怯懦/ 擅长协调/擅长理性分析。


心理学家经常用“人格”一词来描述人类的行为模式。模式便是我们在不同情形下始终如一的思考、感受和行为方式。比如,如果我某天早上不耐烦地吼同事,可能只是因为累了。但如果我几乎每天早上都吼她,那么不仅她不会与我友好相处,我自己也会意识到自身的易怒模式。


另外,只关注行为模式在多数情况下的表现还不够,我们还必须审视具体情况下的个人模式。


人们说知识就是力量,对模式支柱来说的确如此。不管是荒谬的行李分离焦虑症还是其他什么,认清自己的模式,尤其是适得其反的模式,有利于我们掌控自己。比如:


如果你性格内向,连续参加几次会议后感到筋疲力尽,这时候就要独处几分钟,在一天结束时好好放松一下。


如果你工作时间过长就会发出一些言辞激烈的邮件,那么深夜回信时要先保存在草稿箱中,早晨看一遍再发送出去。


如果你小酌几杯红酒就会控制不住自己要打电话给前任男/女朋友,最好在还没喝多时把手机交给你的朋友(最好你的朋友开车送你回家)。

重点是,首先要发现自己的行为模式,然后才能在事情发生时进行确认,之后可以试试做出不同的以及更好的选择。

 


06

洞察自我反应


有的时候,人们会不容易发现自己在待人接物上的反应,而这些反应恰恰会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洞察自我反应是十分有必要的,它能辅助人们找到那些已经当做日常的缺点,也有可能会发现自己不易被发现的优点。


在一家发展势头不错的房地产公司上班的苏珊尽了全力还是觉得筋疲力尽。苛刻的老板经常要求她一周工作70个小时。尽管她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为工作拼尽全力,却还是只能勉强维持生计。一天,仿佛晴天霹雳,苏珊突然遭到了解雇。


苏珊震惊得不知所措,她很愤怒,责怪上司竟然放任这样的事情发生!她都没有辞职,他们怎么能先辞退自己?!但愤怒平息后,苏珊决定要于重重乌云中寻求一丝希望。她暗自怀疑是自己平日的表现导致老板做出解雇的决定,只是她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回事。苏珊仔细回想了之前工作中自己惊呼“哦,糟糕”的那些时刻,发现自己没有意识到当时的反应为自己带来了恶果。面对压力时,苏珊对同事的反应暴露了她很致命的缺点: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这次经历给苏珊带来的另一个积极影响是,她找到了一份新工作。这份工作更加充实,压力也要小很多。在新公司,她不仅努力调整自己以更好地应对压力,也尽力去适应他人的沟通风格。现在的她如果感到有压力,便会分外注意:


自己拒人于千里之外吗?

说话的语气急躁吗?

自己看上去焦躁不安吗?


当她感觉自己的态度太过强硬时,她会刻意停下来,调整自己的语气。偶尔因为面临的压力过大而无法调节时,她会请求暂时离开,平复一下,然后再加入讨论。

 


07

洞察自我影响力


想清楚自己的影响力就是要明白自己的行为是如何影响他人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完全注意不到自己影响力的人,比如:


星期五下午老板分配了一个必须完成的紧急任务,完全没注意到下属的抱怨和不耐烦。


杂货店里一名男子堵住整个通道,而一位推着双人婴儿车的母亲只得在一旁无奈地等待通行。


在路口转弯处,一位女士莫名其妙地等待了两轮左转信号,貌似完全没有听到后面无数汽车的鸣笛声。


理论上来说,这些人可能对内在自我有着清楚的认知,但提到自己对周围的人的影响,他们就好像完全搞不清状况了。

想要了解自己带给别人的影响,必须学习的关键技能就是换位思考,或者说是想象别人在思考什么或感觉如何的能力。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会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


有一项研究有力证明了在影响支柱中换位思考的巨大影响力。研究人员曾对100 多对住在芝加哥的夫妇做过调查研究。研究持续了一年,他们每4个月就对这些夫妇对婚姻的满意度、亲密度,对彼此的信任度、热情以及对另一半的爱进行一次调查。让人不安的是,在研究期间,这些平均婚龄已达11年的伴侣,婚姻质量急剧下降。


研究人员想看看有没有什么做法可以扭转这种不利形势。因此,他们让这些受试者用分钟写下自己的婚姻有哪些矛盾。


有些夫妇只写了两人间的冲突,有些夫妇则依照指示写下了“希望大家都好的第三方”会如何看待这些冲突,后者在接下来一年里婚姻质量得到彻底扭转。


超越个人视角,转而从另一半的角度看待自身的问题,这一做法让他们头脑更冷静,抵触心理也没有那么强烈了。


这一思维模式有助于他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行为会对伴侣产生什么影响,而伴侣们反过来会开始善待他们。



赠书福利


组织心理学家塔莎·欧里希在《真相与错觉》中指出,洞察自我是一项可以培养的技能。她通过《财富》500 强企业及其高管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并结合数百项研究成果,揭示了关于自我认知的谬论与陷阱,告诉我们对自己有哪些误解,如何发现内心的自己,如何让他人告诉我们关于自己的真相。


在这本书中,你将了解以下真相与错觉——


•自我意识独角兽拥有的 7 种自我认知。

•获得自我意识的两大隐形障碍。

•如何停止扼杀自信的坏习惯,学会接纳自己。

•为什么别人不会告诉你关于你自己的真相。

•如何发现别人对自己的真实的想法。

•如何深入了解你的热情、天赋和盲点。

•如何在不失去魅力的情况下得到关键反馈。

•为什么权力越大的人往往越缺乏自我意识。

•拥有自我意识的团队具备哪三种要素。

•如何应对只会妄想的老板、客户和同事。

《真相与错觉》

作者:【美】塔莎·欧里希

译者:胡晓姣 陈志超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现在,21君给大家谋福利啦,免费送书!


如何获得?


在本期周末读书下面留言,获得点赞数前3名(点赞数需不少于50)的读者将获得赠书一本,同时,21君会在前三名以外挑选部分留言走心的读者,也免费赠送《真相与错觉》一本。


为了给读者提供更多的机会,每四期连续赠书的活动中,同一读者只能获奖1次(同一微信ID、手机号、地址均视为同一读者)


我们将在明晚的夜读中公布获奖名单哟~获得赠书的小伙伴记得按照时间留下你的地址,逾时不候喔~(所以点赞前3的截止时间是3月4日20:00左右哟~注:准确的时间以21君的截图为准)


21君

小伙伴们,你了解你自己吗?作者提到的7种洞察力你具备哪几种?和我们聊聊你的看法吧~


阅读39817
举报0
关注21世纪经济报道微信号:jjbd21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21世纪经济报道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21世纪经济报道

微信号:jjbd21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