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未满18岁不能独自叫网约车?网友热议

作者:南方都市报 来源:南方都市报 公众号
分享到:

03-04



除了便利性之外,安全成为广大消费者使用网约车服务时关注的另一焦点,其中未成年人更是成为了打车“高危人群”的典型代表。那么,未成年人到底能不能独自坐网约车?


戳下图投票 + 表态

↓↓


3月1日,南都NDX实验室发起题为《未成年人能否独自乘坐网约车,你怎么看?》的热点站站队讨论,截至3月2日21时收到近6000份投票意见,其中认为“能独自乘坐网约车”(正方)的票数占比41%,而认为“不能独自乘坐网约车”(反方)的票数达59%;在回答“是否会让自己的孩子或者未成年亲友独自乘车”的问题时,41%的网友果断选择了“不会”。



据了解,为更好地保障未成年人的出行安全,去年10月,滴滴出行App内增加了“请勿让未成年人独自乘车”的提醒、确认环节。针对未成年人常去的热点区域,如幼儿园、学校,乘客发单前需手动勾选是否成年,如乘车人未成年,需由监护人陪同才可叫车。据悉,针对未成年人安全出行的提醒、确认的措施上线后,得到不少家长的认可。


南都记者注意到,有关“是否让未成年人独自乘坐网约车”,反方网友们纷纷针对家庭监护人、司机、平台、未成年人等不同主体表达了担忧。根据统计,其中有近三成的网友认为 “未成年人防范意识差”。


“平时基本不会让上学的女儿独自坐网约车”,家长郑女士对南都记者坦言,如果不得已情况下需要独自打车,主要也是叫的专车,“因为专车司机审核门槛高、安全系数高,不像私家车鱼龙混杂,坐专车价格更高,感觉车辆、服务等也更有保障。”家长陈先生对南都记者提到,“建议未成年打车时,系统自动优先分配评价好、安全可信度高的网约车司机。”


依据后台反馈的数据和留言信息,也有不少家长和网友表示,由于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缺乏,建议平台设置诸如“行驶距离3公里范围内”、“乘客至少要年满16岁”、“限制乘坐时间段”等未成年人可独自乘网约车的前置条件。


热点站站队的讨论统计显示,在对未成年人独自乘车的年龄划定上,网友的意见较为分散:建议12岁以上和16岁以上的分别占到36.1%和37.3%,有20.5%网友认为要18岁以上。



而在几种未成年人可能独自出行的情况中,65.1%的网友认为,未成年人打车去路程较长的偏远地区,更需避免独自一人。



但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不少观点提到,就独自乘坐网约车而言,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应该被一视同仁。“未成年人也有公平乘车的权利和需求”,一位网友在评论区反问道,“难道还要规定未成年人不能独自招手打出租车、不能独自夜行、不能独自骑自行车吗?”


根据滴滴等出行平台提供的数据,仅今年1月份,平台共接到1058通电话问询“为何未成年人无法独自叫车”,其中既有独自去补习的高中生,也有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的青少年,以16-18岁为主;据统计,在刚刚过去的寒假期间,帮助孩子代叫车、让孩子独自乘车的家长也有所增加。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声音突出了“未成年人监护人”角色的重要性,“监护人必须对未成年人安全负责,夜间等敏感时段最好更不要让他们独自坐车”,“如果不得已情况,建议和监护人手机捆绑以便应急呼救。”


南都记者了解获悉,针对去年顺风车发生的恶性安全事件,国家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和私人小客车合乘安全管理的紧急通知》《关于切实做好出租汽车驾驶员背景核查与监管等有关工作的通知》等予以监管、规范。


2月28日,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在国新办举行的深化改革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发布会上披露,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10多家网约车平台公司获得了经营许可,网约车驾驶员证已经发放了68万本,滴滴出行、首汽约车、神州专车、曹操专车、易到用车、美团出行、嘀嗒出行、高德等八家网约车顺风车平台企业已就安全、服务等方面问题提出了整改方案,并且在网上向社会进行了公示,这些整改工作都在进行之中。


另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网约车出行的普及,危险和意外不可否认具有偶发性和临时性,无论谁都可能会面临同样不可预知的风险,“安全再完备也防不住临时起意犯罪”,平台的安全措施需要不断完善和迭代。


根据南都热点站站队的统计,诸如车辆实时定位以及路线偏离预警、司机审核门槛和身份认证、视频实时监控、应急报警和一键呼叫等网约车平台在整改期间上线的部分新功能,已经受到不少用户的关注和认可。



对此,你怎么看?


南方都市报(nddaily)原创报道

南都记者 傅晓羚


* 南方都市报(nddaily)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星+置顶南方都市报

一秒找到南都君


南都君特选(戳下方标题)













点个“好看” ↓↓

阅读37058
举报0
关注南方都市报微信号:nddaily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南方都市报”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南方都市报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南方都市报

微信号:nddaily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