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做人最忌讳的,是过于精明

作者:洞见 来源:洞见 公众号
分享到:

03-12


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1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韩九叔

来源:国学文化堂(ID: CDHGXZH)

做人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抱朴守拙”。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洞见主播周周朗读音频

世人总以为,精明的人比普通人更容易成功,却不知,聪明反被聪明误,总是想着事事占便宜、投机取巧,到头来反而害了自己。

古人常言:“以天下之至拙,应天下之至巧”。与其让自己的未来的路更难走,还不如下点笨拙的功夫,一步一个脚印,将自己的基础打稳,为未来创造更大的上升空间。

耍点小聪明固然能比别人走得更快,但实际上,其基础与心态必然不稳,最后导致自己的未来成就有限,最后沦为平庸。

真正精明的人,从不是一味浮躁地选择走捷径、处心积虑地玩心机,而是会选择沉潜下来,勤勤勉勉地学习,以“笨拙”的方法,应对一切机巧。


01

  • 自以为是的精明,与愚蠢无异。

《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才识不凡,八面玲珑,深谙世事,管理才能也不一般,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精明的人。

到最后却落得一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凄惨下场。

其实精明并无大错,但若是将这精明的功夫花在勾心斗角、争强好胜之上,即便再如何聪明,也会充满戾气,到处得罪人,使人心生厌恶,最后反害了自己。

子曰:过犹不及。就是做任何事都应适度。

处世的精明,要收得住自己的锋芒,藏得住精明!

精明过度,是智者的大忌。

所谓处世之道,在抑不在扬,在藏不在露。

可能王熙凤至死也不会明白,这种自以为是的精明,不过是在坑害自己,在别人看来也是一种愚蠢的行为。


02

  • 成大事者,不在精明。

老话说“小聪明撑不起大智慧,小算计也称不上精明”,真正有智慧的人,往往在世人眼中都是一个笨人。

据《史记》当中记载:

孔子在年轻之时曾向老子请教过做人的道理。

老子曰:“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老子便告诉孔子,一个头脑精明的商人会把货物密藏不让别人看见,虽然富有,却像什么也没有;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往往像个愚钝的人一样,毫不外露。

你要将自己的骄傲之气和贪欲之心去掉,才能成为一个圣人。

做人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抱朴守拙”。

它强调的君子是与其处事圆滑,还不如保持朴实、愚拙的天性。

机关算尽,看似精明,却会毁了自己的格局,让自己一生受限在勾心斗角之中,成天防这防那,把心都吊在了天上,看不到人生中更多美好的风景,失去了生活的乐趣。

正所谓“傻人有傻福”,大智若愚之人从不露其锋芒,行事低调总是不计较太多。

比“精明”之人的格局更大,外表虽然普通,内心却丰富无比。


03

  • 天下之拙,能胜天下之巧。

曾国藩曾言:“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贰”。

作家刘震云说过:“我们民族最缺的就是笨人。因为中国人聪明的太多了,越聪明的人,越应该有一种踏实和实干的精神。”

做人做事不能尽耍小聪明,要懂得踏踏实实的道理,投机取巧是不会长远的。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命运所馈赠的礼物,早就已经标好了价码。

世间根本就没有一夜暴富的美梦,所以成功的背后,都是“一番寒彻骨”的苦功。

曾国藩便是最懂得笨功夫的人,他年少读书,考中进士,靠的便是笨功夫,下笨功夫死磕。

曾国藩小时候读书,父亲要求他,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任务,绝不睡觉。

他不懂技巧、捷径,只知道一条路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

正是这种“笨拙”的学习方式,让他培养出超乎常人的勤奋、吃苦、踏实精神,也正是这股笨劲,他才打好了基础,为以后中举之路种下了因。

我们会发现,笨拙的人都不懂取巧,遇到问题只知硬钻过去,因此也不留死角。

相反,那些有小聪明的人不愿下苦功,遇到困难绕着走,基础打得不牢固。

所以,“拙”看起来是慢,其实却是最快,是一种极“精明”的做法;因为不取巧,所以不留遗弊,不会出错,胜过一切机巧。

常言道“精三分、傻三分、留下三分给子孙”,待人做事不能过于精明,锋芒毕露,应懂得智慧深藏,做一个“笨拙”的精明人,大智若愚,韬光养晦。

在精明与笨拙的博弈中,精三分,则人不聚;傻三分,路才宽。

笨一点,厚道一些,才能真正的精明。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洞见

3秒加星标,再也不担心找不到洞见君↓↓

你若喜欢,为洞见点个好看哦 

阅读38868
举报0
关注洞见微信号:DJ00123987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洞见”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洞见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洞见

微信号:DJ00123987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