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News Feed遇冷背后:Facebook学微信或出于恐惧

作者:腾讯科技 来源:腾讯科技 公众号
分享到:

03-20

点击上方“腾讯科技”,“星标或置顶公众号”

关键时刻,第一时间送达


来源 / 猫窝(ID:junyu-_-

作者 / 王俊煜

欢迎下载腾讯新闻客户端,关注科技页卡,查看更多科技热点新闻


本文作者王俊煜,豌豆荚的联合创始人,轻芒创始人。


3月7日,Mark Zuckerberg在Facebook上发了个帖子,宣布Facebook将从广场”转型私聊”。


3月15日,一周后,有一位枪手,在走进Christchurch的一间寺庙之前,打开了Facebook的直播功能。


这段直播时长17分钟。是次事件,共有49人丧生。


录像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包括在许多微信群内。Facebook说,他们一共删除了150万次这个视频。


Facebook在2018年第四季度的收入,广告为166.4亿美元,占总收入169.1亿美元的98%。


广告收入,主要是News Feed。


所以,从商业模式上来说,其实Facebook更像头条,而不是腾讯。和头条的信息流一样,Facebook依赖于在News Feed中源源不断的内容供给,让用户对它形成信息获取的依赖,再在其中插入广告,将注意力变现。这是媒体的变现模式。


腾讯的主营收入是游戏,微信的收入还占比不高。微信是一个帮助人和人之间沟通的通讯工具,这个价值如何有效变成收入,过去是运营商收话费,在互联网时代还没有很成熟的模式。


顺便再说一下,讨论产品还是要讨论具体的场景,而不是概念。比如假如你问我怎么看最近出来的新社交产品,社交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微信算社交,Facebook也算社交,但区别真的很大。这是写东西的时候很容易掉进去的坑。


News Feed是2006年9月6日发布的。我查了一下,我是在2006年9月2日注册的Facebook。理论上,用了几天没有News Feed的Facebook。


今天,在社交产品中,类似News Feed的功能是如此常见,以至于你很难想象没有它的时候的样子。我想许多伟大的发明都是这样,当你习惯以后,你已经很难想象没有它的时候的自己是如何生活的了。


回忆一下,在News Feed出现之前,不管是Facebook还是当时的校内网,首页都是你的好友头像的罗列,所谓脸书嘛。


如果你有暧昧的对象,想看看她今天做了什么、有没有新照片、有没有和其它男生在留言中聊天……你只能反反复复点进去她的个人主页去刷,或者浏览器开一个tab放着,没事刷新一下。但如果你比较博爱,同时要关注好几个女生,就必须反反复复这个操作。后来的人人网有一个“访问足迹”的功能,算是一个和Facebook相比的创新。


很有乐趣,但也很低效率。


News Feed解决了这个问题,将所有好友的动态、更新、都聚合到了一个页面,直接推送到你的面前。


刚刚推出的时候,用户对News Feed非常不满,我想是因为大家没想到在自己的个人主页上默默更新了一个无病呻吟的小情绪,竟然会被这么多人看到。Mark当时辩解说,我们没有改变任何隐私设置。从道理上来说,的确没有改变任何的权限,但改变了每条信息的可见度,让每条信息都更容易被人看到了。


效率真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词。习惯了News Feed以后,大家也就……习惯了,再也离不开了。


Mark赢了。毕竟,互联网行业的目标就是提升信息传播的效率,能有什么错呢?


报纸,newspaper,新闻纸。


  有一段时间,Mark将Facebook比喻做个性化报纸”


今天,在头条为我们普及的语境下,“个性化新闻纸”这个提法显得非常稀疏平常。但按我当时对Facebook的理解,“个性化报纸”指的不仅是它来猜测你更喜欢看凶杀案还是明星八卦,而是真的告诉你对你个人重要的事情。比如,对一个人来说,自己的亲密关系、朋友、所在的社区、单位、学校……发生了什么事情,远远比传统意义下的新闻要更重要。而一份个性化的报纸,也就是将我所需要知道的这些信息给聚合在一起,呈现给我。


这是一个让我觉得还挺兴奋的愿景——但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找资料,似乎没有看到过Mark有类似的表述(如果你知道的话麻烦告诉一下我)。可能是由于我当时过于喜欢这个愿景而擅自加的戏吧。


有一段时间每隔几天打开Facebook,头条都是谁和谁结婚了、谁和谁谈恋爱的、谁换工作了……确实是一份非常个性化而且看了很愉悦的报纸。


我记得Mark是在News Feed的一次重设计的新闻发布会上讲这个的。那之后没多久,Facebook还推出了Facebook Home,HTC配套推出了HTC First。那天我正好在硅谷见投资人,在几个会议间隙,坐在一家VC的前台翻到HTC在报纸上投的一整版广告,激动不已。


后来都凉了。包括News Feed的那次改版也算是回滚了。


往后,News Feed就变得越来越公共了。The Information当时报道,Facebook上朋友的分享越来越少,在2014到2015年之间,一年内下降了21%。


2016年,出乎许多人的意料,Trump赢得大选。不少媒体批评,Google、Facebook等在其中传播的不良信息,客观上起到了很大作用。


不同于国内的许多企业家,媒体的批评还真的能让CEO反思……Mark看起来也是在反思。只是,这一反思,恐怕就开始怀疑人生了。


2018年,Facebook宣布将招聘2万人从事内容审核工作。Jeff Jarvis当时指出,全美国的记者也就不到3万人。这个社会宁可选择雇用2万人来处理“排泄物”,也就是那些别人生产的仇恨、偏见、谎言和愚蠢,而不是将这些资源投放到更直接带来正面影响的新闻业,说明了什么?


国内的头条、快手等等为了显示决心,也宣布过自己审核团队的规模,有兴趣可以查一下。


国内的情况不能多说,关于Facebook的审核团队,Wired在2014年就报道过位于菲律宾的外包审核中心的状况。近年来这部分工作岗位越来越多转移回美国本土,The Verge上个月对凤凰城的外包审核中心做了一个深度报道,读完感觉蛮不好的。说一个场景,The Verge最后获邀在官方陪同下参观生产车间,员工面对记者一致夸奖工作体验——这总让我联想起前几个月外媒在国内的某次由官方安排的采访。


2018年,对于互联网行业来说,就是这样的一个告别乌托邦之年。


身在其中,过去觉得互联网行业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为了让人类社会更美好。信息更高效率地传播,毫无疑问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


但回头一看,至少不完全是。


也许是低估了人性的恶,把话语权平等地给到每一个人,这就会变成一个不可解决的问题。也许。毕竟,以前上网的人就是这么多。而现在,全世界差不多每个人都有一台手机了。


更别说,你发现哪怕在互联网行业,性骚扰、权钱交易……一点儿也不比其它行业少。


对于人,还是理解得太肤浅了。


上周五在新西兰发布的恐怖袭击,简直就是一个经过精心策划的病毒营销事件。哪怕远在中国,相信都有不少读者看了视频、读了枪手发出的宣言书。


这不就是其目的么。在这种恶意面前,(国外的)互联网显得如此脆弱。


转型很难。Mark最新的帖子,假如真正付诸实践,意味着今天的Facebook将完全消失。简单地说,Facebook想变成微信。这不仅是产品的转型,还是整个商业模式的转型——微信坐拥十亿日活跃用户,收入可能现在离Facebook的零头还不到。


对,今天的Facebook是头条,它想变成微信。


从善意的角度,不去怀疑Mark推动变革的决心。Mark为了推动这个变化,不惜接受Chris Cox因此离职,这可是现在Facebook最重要的高管,Mark的左膀右臂。而且很帅。


据Recode转述,Ben Horowitz在Facebook上说:


爱他或恨他,Mark Zuckerberg对Facebook方向的改变,说明两件重要的事情……其一,他有勇气去做对的事情,哪怕面对极其强烈的异议;其二,他对广义上的隐私和端到端加密是如此在意,以至于他愿意为此失去持不同意见的卓越高管。


Recode说Mark点赞了这段话。


不过近年来Facebook高管一个一个因和Mark有不同意见而离开,有时候很难说我是应该佩服他的勇气,还是应该为其领导力感到担忧。Recode认为Mark又回到了那个敢在名片上印“我是CEO,婊子”的时代。的确,在Facebook早年,Mark凭直觉做出了许多充满争议然而正确的判断——例如News Feed的诞生。


但今天还可以吗?


至于说Facebook变成微信,这是让人非常惊讶的说法。第一反应是,”开玩笑吧?“


这不是Mark的原话,但Mark看起来并不反对。The Information的创始人Jessica Lessin重发了她2015年写的《Facebook可以从微信学习什么》,Mark甚至在下面公开留言:“要是我四年前听你的建议就好了。


尽管理性上,我应该相信Mark拥有最充足的数据来做出Facebook应该成为微信的判断,但我仍然认为一个人对自己的过去,哪怕是过去一段时间全面否定,仍然是非常危险的。模仿或恐惧驱动的行为,假如并非出自真实自我,很难拥有所需的独特洞察,也很难赢。


这和完全忽略外界批评相比,哪种更好呢?


以Bloomberg Businessweek最新一期的封面《道歉机器》则代表了另外一种对Facebook转型的态度。Bloomberg暗示,Facebook和Mark并不真正打算负起责任,而是希望通过转型来逃避责任。的确,假如真的转型到点对点加密通信,Facebook至少可以逃避对信息审查的责任,因为技术上来说,这些信息就无法被审查了,也就无从管理了。


Christchurch,去年春节在新西兰玩的时候,住过一个晚上。


那天是大年初一,不过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中国人在。除了地震留下来的废墟和危房以外,印象最深的,是河边的小广场上饮酒作乐的人群。


广场,广场是很有魅力的。


呆在新西兰,真有一种世外桃源、夜不闭户之感。这也是凶手选择新西兰的原因。毫无防备。


互联网对于坏的信息,是不是也是一样的毫无防备呢?而当你意识到这个危险,是逃避,还是直面?


其实,2017年年初,Trump刚刚任职没多久,同样面对质疑,Mark还写过一个类似的转型宣言,“Facebook要发展社交架构,给人民以力量,建造为每个人服务的全球社区。”当时,Mark还说,这种社区应该是Supportive、Safe、Informed、Civically-engaged和Inclusive的。


两年过去,也许Mark真正的判断变成,News Feed永远无法被修复为一个承载人类善意的产品。


也许,只是他不想再去修复它。


于是他选择了放弃。放弃了为人类修建数字化的市民广场的努力。


但世界上依然会有许多美丽的小广场,并不会消失。


本文内容完全来自于公开渠道。下面是参考资料:


-A Privacy-Focused Vision for Social Networking,Facebook,


-Facebook says that it removed 1.5 million videos of the New Zealand mass shooting,The Verge,


-Facebook Reports Fourth Quarter and Full Year 2018 Results,Facebook,


-News Feed,Wikipedia,


-With News Feed Overhaul,Facebook Delivers Your‘Personalized Newspaper’,WIRED,


-Mark Zuckerberg Wants To Build A‘Perfect Personalized Newspaper’.Business Insider.


-Facebook Home,WikiPedia,


-Facebook Struggles to Stop Decline in‘Original’Sharing,The Information,


-What’s Wrong With This Picture?,BuzzMachine,


-The Laborers Who Keep Dick Pics and Beheadings Out of Your Facebook Feed,WIRED,


-The Trauma Floor,The Verge,


-The mass shooting in New Zealand was designed to spread on social media,The Verge,


-Mark Zuckerberg is taking total control of Facebook again,Recode,


-What Facebook should learn from WeChat,The Information,


-Mark Zuckerberg says he should have listened to earlier advice about learning from WeChat,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Facebook's Crisis Management Algorithm Runs on Outrage,Bloomberg Businessweek,


-Building Global Community,Facebook,




近期精选

央视315晚会曝光了这些科技乱象

孙正义万字访谈实录

丁磊耐心不再 网易电商梦碎


阅读39573
facebook 
举报0
关注腾讯科技微信号:qqtech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腾讯科技”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腾讯科技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腾讯科技

微信号:qqtech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