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他真的知道自己在演什么吗

作者:Sir电影 来源:Sir电影 公众号
分享到:

03-20

一个孩子而已。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听到这句话啊?


对啊。


一个孩子而已,能有多坏?一个孩子而已,能有多大本事?一个孩子而已,世界还能被他反了不成?


呵呵。


电影的魅力正在于此。


它要,颠覆你的常规答案。



《神童》

The Prodigy



你没猜错,一部恐怖片。


电影从第一秒就笼罩在阴影下。


一边,警察正包围一个变态杀人狂的家,这变态,喜欢杀人,还喜欢收集被杀者的手。



另一边,一对夫妇赶往医院,为妻子临盆做准备。


变态杀人狂反常地裸体出门,被警察开枪打成筛子。


同一时间,夫妇孩子诞生,胸前血迹,与杀人狂中弹位置一模一样。



恶魔的死,天才的生。


很明显了,这是一个夺魂转世的恐怖传说。


作为恐怖/惊悚片,《神童》的故事并不复杂,一个儿童,被死掉的变态杀手的灵魂入侵,彻底成为恶魔……


但Sir在看完后好几天后,依然心有余悸。


原因?大概是它在某种程度抓住了恐怖片的要义——瘆人远比吓人高级


首先,这是一个演技有多恐怖的故事


夸神童,不得不夸出演神童迈尔斯的,几个不同年龄段小演员的演技。


这些孩子都混杂着孩子的童真和恶魔的残忍。


风格变换高效,迅速。


Sir一度产生不适。



尤其是8岁迈尔斯的饰演者,杰克逊·罗伯特·斯科特。


曾出演《小丑回魂》里男主失踪的弟弟乔治,也是今年奥斯卡最佳真人短片《肤色》里的白人小孩特洛伊。



在《神童》里,更是演技大爆发。


用网友@Fay Kellum的话说就是:

他真的知道自己在演什么吗?




Sir简单举一例你就懂了。


结尾,当着母亲的面,斯科特在变态杀手和无辜幼童之间自如切换。


可怜、无辜、阴险、愤怒、狡诈、猖狂、得意……


种种复杂而无解的情绪,全部在这样一个不到十岁小男孩的眼中和脸上一一呈现。



优秀到让人啧啧称奇。


除了瘆人的演技,《神童》也是一个爱有多恐怖的故事。


更具体地说,爱与疑。


事实上,神童迈尔斯的异常很早就有了。


在学校,暴打同学;在家里,伤害保姆。



连亲生父亲都看不惯,一度动手。


唯有母亲,一直默默忍受,在爱与疑之间反复纠结。


她不是没有疑过。


找过心理医生,试图进入儿子的内心,但面对医生的警告,也始终拒绝相信。


因为爱。


母亲对儿子的感情,就一直在两种看似分裂但又互相缠绕的情绪中,一步步深陷,最终,无路可退……


这场戏的设计何止精妙。


一次惊醒,半睡半醒间,母亲似乎看到迈尔斯站在窗户边,在低声哭诉。



委屈,无助。


这让母亲大感愧疚,又一次打消怀疑,忍不住伸开双手,要抱抱。


儿子飞奔而去。



下一秒。


恶魔现身。



措手不及的惊恐,配上突然炸裂的音效,Sir着实吓一机灵。


余音未了。


原来,刚刚的“意外”,不过是一次惊醒。


这正是母亲的一个噩梦。



可这真的只是梦吗?


一次又一次的噩梦,惊醒,又噩梦,又惊醒,作为主视角的母亲,焦虑,恐慌,不甘。


似真又假。


睡觉前都想着“醒过来就好”,醒来后认为“这应该还是梦”,反复地自我欺骗,最终,母亲也把自己的灵魂献祭恶魔。


我们都听说过一个词,鬼迷心窍。


明明知道是错,但就是忍不住继续犯错。


所以真的有鬼迷住了心吗?


当然不是。


这鬼,说穿了,不就是执迷不悔的爱。


毕竟。


谁会想到自己的孩子是恶魔?


谁愿承认自己的孩子是恶魔?


谁忍心自己的孩子变成恶魔?


不听,不想,不做。


甚至是寄托于帮助恶魔完成愿望,期盼它放过自己的孩子。


直到忍无可忍,不得不拿起了枪——


可还是……


哎。



当然,《神童》真正恐怖的地方是,在于它对人性的挖掘。


人性两字,在电影里深不见底。


忍不住回到刚开始的问题——


为什么恐怖片里的恶魔,多以孩子为意象的载体。


一方面当然是出于制造反差。


孩子是人对待这个世界最基础的善意。


在东方,孩子是传承;在西方,孩子是希望。


当孩子都变得可怖时,颠覆和瓦解的,可就是人最本质的安全感。


但Sir反问你,孩子怎么才可爱?


乖?听话?


某种程度上,去年最好的青春片之一,《狗十三》,也是一部恐怖片。


在这部电影中,我们看到成长对一个孩子个性的阉杀,也看到了,一个孩子怎么沦为阉杀其他孩子的凶器。


影片冲突的导火线,是爷爷把孙女李玩的狗弄丢了。


于是,为了维护爷爷的面子(首要目的甚至不是抚慰孙女),家里人商量,买了同品种的另一条狗应付李玩。



李玩看不出来?


或者更丑陋的真相是,他们不怕李玩看出来。


对啊,一个孩子,就算看穿骗局,又能怎样。


发现没,整部《狗十三》,一直游离在彬彬有礼的欺骗和图穷匕见的暴力之间。


爸爸二婚,生了二胎,把李玩蒙在鼓里。爸爸喝酒可以,李玩喝酒不行,但在酒局上,爸爸让李玩喝酒又可以。暴力是不对的,但爸爸一次忍不住,还是会对李玩动粗,更讽刺的是,动粗后,爸爸又抱着她哄……


《狗十三》结尾,李玩看到另一个女人牵着她的狗,大摇大摆地走在马路上,但李玩不敢上去相认。


因为,狗还是那条狗,李玩已经不是原来的李玩。


下一幕的含义更意味深长——


她看着被同样“暴力”对待的弟弟,在溜冰场哭哭啼啼时,脸上无动于衷。


这时的李玩,已完美成长为另一把尖刀。



回到《神童》,难道它只是在讲一个被鬼上身的孩子有多可怕的恐怖故事吗?


不。


它的本质,是一个人永远不能低估另一个人(人性)的寓言。


别以为天真就是无邪。


别动辄童言就可无忌。


我们要对孩子保持善意,但更需要对人性保持敬意。


人性即棱镜。


孩子亦是棱镜。


当你以为轻易就能欺骗一个孩子时,孩子可能也会以让你相信的方式欺骗你。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吉尔莫的陀螺


阅读39962
举报0
关注Sir电影微信号:dushetv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Sir电影”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Sir电影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Sir电影

微信号:dushetv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