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魏勇:文科老师应该读什么书?

作者:临海教育 来源:临海教育 公众号
分享到:

03-28

临海教育

临海的学生家长老师都在关注


我总觉得,只读文学的语文老师不是真正的好老师。我和语文老师打了很多年的交道,在我看来,总的来说,语文老师是文学各科老师中素质相对较高的。所以,我愿意在网络中、在现实中和语文老师扎堆。但是我发现语文老师说话、写作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尤其是写作的时候,就好像在讲话之前,都要先干咳一声,然后正襟危坐地抒情。在我看来,就略微有那么一点点酸。文章写出来,有学生作文的痕迹。这不是个别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有普遍性。为什么会这样?


然后我发现,现在中国文章写得好的,往往不是学中文出身的。而是学法律、学哲学、学历史的人。北京大学法学教授贺卫方和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秦晖(编者注:已离开清华大学),他们的文章越读越有味道。为什么?因为他们并没有为写作而学习写作,他们有一个广阔的人文视野,是自己思考问题所得,有所感,然后自然流露表达出来的东西。那就是有生命力的,活生生的。


我们作为文科老师要读哪些书?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作为支撑?以我个人的阅读体验和写作体会,我觉得各个领域都可以涉猎。尽管我们不是那个领域的专家,但是我们可以涉猎、了解一些常识。


比如经济学,说起来好像很专业,但它和我们的知识视野是有关系的。就我的阅读体验来说,高中时我们学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套。


当时我就很困惑,既然我们的政治经济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为什么我们国家的经济不行?我们批判西方经济学是狭隘的、不平等的,是为剥削阶级服务的,为什么他们的经济比我们的经济好?


带着这个困惑,我在大学里阅读了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尤其是读了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我才第一次真正理解什么叫经济学,什么叫股票、什么叫利息、什么叫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什么叫积极的财政政策、什么叫宏观调控……


这就使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多了一个支撑。只要涉及经济学相关的东西,我的思考跟别的老师可能就不一样。


比如,讲1929到1933年的大萧条,讲这次危机发生的背景、原因,有这个经济学的知识背景做支撑,我讲的时候就比较占便宜,就比没有这个知识背景的老师稍稍要透彻一些。学生就会觉得老师不是教条地照搬教科书,而是在对一个经济学现象做活的分析,他就感兴趣。


还有哲学。无论教哪个学科,我觉得都应该有一定的哲学素养。我认为,当我们从哲学概念的障碍中走出来,进入哲学的精神领域时,我们的思辨能力、对问题的抽象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升。


打个比方,哲学素养就像望远镜,有了它你可以看得比别人更远;或者是显微镜,有了它你可以看得比别人更细、更深邃。因为哲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被称为“科学之科学。


我十几岁的时候,只是背诵哲学的一些概念。后来进入大学,才发现它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我们思维能力的工具。为什么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有的人肤浅,有的人深刻独到,有的人看得近,有的人看得远?除了见识,还和这个人思考问题的方向、逻辑及抽象思维能力有关系。


我们文科老师解读一个文本,要体现你的独到之处,但又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是你发现别人没有注意到但确实存在的东西,这个能力从哪里来?就是从你的思考和洞察中来。这个洞察就必须要有哲学训练。


比如,我记得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第一个概念就是物质。什么是物质?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又能为人的主观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读高中的时候我就只是背下来这个概念,究竟什么是物质,物质和现实中的桌子、椅子、金钱究竟有什么区别,我还是不太懂。只是答题的时候我知道要这样答。


但当我在大学里真正读了几本哲学书之后,比如,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萨特的《存在与虚无》,我发现自己有了一点小小的进步,至少我的抽象能力好像有了提高。


所以有人把读书叫作啃书,我觉得这个说法很贴切,尤其是在读哲学书籍的时候,没有那种一目十行的阅读快感,没有具体的情节,你必须一句一句去啃,熟悉它的表达方式,熟悉它思考问题的方式。啃书很不舒服,但是坚持下去,习惯了就好了。


以下是我觉得文科老师值得看的一些书:



01



思想类


1.刘易斯《返璞归真——纯粹的基督教》







本书是英国C.S.路易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应邀到英国广播公司发表的战时系列讲话,讲述超越不同派别基督教的纯粹信仰。


本书将信仰的真谛娓娓道出,它被公认为是路易斯最受欢迎的著作,并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宗教著作之一。


2.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论法的精神》是法学发展史上为数不多的鸿篇巨制。它以法律为中心,又遍涉经济、政治、宗教、历史、地理等领域,内容极为丰富。《论法的精神》中提出的“追求自由”、“主张法制”、“三权分立”等理论,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成为美、英、法等国的立国之本。


林达《历史深处的忧虑》《总统是靠不住的》《我也有一个梦想》《如彗星划过夜空》《带一本书去巴黎》。


林达的书是最通俗易懂讲政治常识的书。


3. 本尼迪克特《菊与刀》





《菊与刀》的前身是一份研究报告——作者受美国战时情报局委托写的有关日本的研究报告。后来在原报告基础上加上前后两章,即成此书。此书刊叫6年出版后反响巨大,成为日本最畅销的图书之一。因其学术价值和借鉴意义60多年后依然长销不衰,成为文化人类学的典范之作,是了解日本民族绕不过的经典读本。


4. 斯蒂芬·茨威格《人类群星闪耀时》





本书是“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一—斯蒂芬·茨威格的传世杰作!《人类群星闪耀时》曾培养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激情和梦想,但愿这些梦想与激情能薪火相传,穿越信息时代的庞杂,将人类文明延伸至久远。


曾经,在这本书中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情绪,浓浓地包裹着我们的青春。这里的历史与英雄,不是学校里的教科书,也不是影视里杜撰的场景,它是人类文明世界里的另一种真实!


5. 朱学勤《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从卢梭到罗伯斯庇尔》





本书是目前中国关于法国大革命研究最经典的博士论文,书中文采与思想齐飞,知识与见识共舞,颠覆了人们关于革命的看法,引起了学界一股“告别革命”的旋风,直到如今仍有广泛影响。


6. 赫尔岑《往事与随想》





《往事与随想》是赫尔岑用血和泪写成的回忆录,它不仅忠实而真诚地记载了他的一生,他的描绘还构成了一部“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他来到西欧后,又碰到了1848年的革命高潮,目睹了欧洲民族民主运动波澜壮阔的群众场面,也经历了斗争失败后的惨痛景象。他是作为历史见证人写自己的回忆录的,它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便在于他不是从个人的角度而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描绘一切,评价一切。


7. 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通往奴役之路》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最知名的著作,这本书被翻译成超过20种语言出版,哈耶克称要将这本书献给“所有党派的社会主义者”读一读。《通往奴役之路》一书是对古典自由主义和自由意志主义国论的阐述中最著名,而又最受欢迎的书籍之一。


8. 卡尔·波普尔《开放的社会及其敌人》





作者把笔墨集中于对柏拉图、黑格尔和马克思三个思想家的社会政治哲学的批判上,认为正是他们的思想构成现代极权主义的来源。这本书是西方民主思想宝库中的经典著作之一。作者曾经由于这本书和《历史决定论的贫困》获得过英国女皇颁授的爵位。


9. 李泽厚《论语今读》





本书或讲本文,或谈哲学,或发议论,无一定之规,明白透彻,文体活泼该书是阅读《论语》时最好的书童。


10. 弗洛姆《爱的艺术》





爱是一种能力,类似于对艺术的感受力,爱情、母子之爱、朋友之爱,都是走向完善性格、丰富灵魂的人生实践。弗洛姆从人道主义和批判的精神分析立场出发,把“爱”看作人类对自我生存的一种思考与回答。爱不是程序,没有使用说明。



02


历史类


1. 埃德蒙·伯克《埃德蒙·伯克读本》





对人性的洞见,对历史的预见,使得伯克在英语世界中经常被视为现代保守主义的奠基者,他的思想对于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和卡尔·波普尔等古典自由主义者也有极为深刻的影响。


一方面伯克是个倡导自由的先驱,另一方面他又是个替权威发声的辩护者。他的权威是对于专制的反抗,无论那是对抗一个跋扈的君主或是一个腐败的法庭和国会体制,或是任何证明了没有自由存在的政体,对他而言都是一个必须加以对抗的残忍暴政和邪恶集团。


2. 李锐《庐山会议实录》






一位亲历者通过整理自己的各种笔记、书信、谈话、日记、会议记录,用平实的文字把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庐山会议迷雾一点点拨开,呈现在读者面前,让我们看到了后来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源头。


3. 唐德刚《袁氏当国》





本书记载了从武昌起义到袁世凯病死的几年中,中国从一个帝制时代到“民治时代”的纷乱无比的景象。


在我们所受的历史教育中,这段时间除了孙中山先生的所作所为外,其他的都是最混乱、最黑暗的,而对窃国大盗袁世凯,我们更是恨得咬咬牙切齿。但《袁氏当国》力图改变袁世凯这个形象,为读者重新烹调了—份具有独特口味的历史文化大餐。


4. 袁伟时《帝国落日—晚清大变局》





历史是一面镜子,晚清的衰败与中国文化的负面思想紧密相关。作者用自己的思想反思和探索了晚清的败局,正如作者在书中的扉页上写道:“历史在哪里扭曲,就要在哪里突破。说真话,说自己的话。”


5.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是作者系统研究鸦片战争十余年所得的成果。


作者详尽考订了与战争相关的一系列重要史实,力图以当时的道德观念思维方式与行为规范去理解历史,使许多在今人看来是荒谬的现象得以显示其在当时环境中的“合理性”。同时,通过对有关人物及其言行活动分析,观察清王朝在历史转折关头的作为,揭示历史进程中的偶然与必然。


6.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本书的基本思想在于承认贵族制度衰落的必然性和平等与民主势不可当的发展趋势。它既是第一部对美国社会、政治制度和民情进行综合研究的著作,也是第一部记述美国民主制度的专著。


作者把民主作为个对象来观察,没有掺杂自己的观点加以论证,使读者得以看到那个时代美国社会的真实面貌。


7.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本书是黄仁宇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融会了他数十年的人生经历与治学体会,首次以“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给人启发良多。英文原本推出后,被美国多所大学采用为教科书。


8. 郑曦原《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





本书系《纽约时报》对华报道选编,起讫年代为1854年1月到1911年10月。这一时代的中国,正经历着“千年未有之变局”,从独立自主的东方老大帝国沦为“东亚病夫”,传统的帝制和士大夫政治走向终结,军事、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生了蜕变,人民承受着无与伦比的剧痛。

《纽约时报》以当时中国人还未具备的近代眼光和技术,即时、全面、连续地观察和记录了这段历史,内容涉及内政、外交、国防、文化、社会、革命及华侨等方面,既是一份十分翔实珍贵的史料,又构成了一部具有独特视角的中国近代史。


9. 吴思《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在这部以历史为解读对象的著作中,作者以亦雅亦俗、亦庄亦谐的写作方式,叙述了历史上无数值得人们思考的大大小小的案例,在生动、有趣地讲述官场故事的同时,作者透过过历史表象,揭示出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实际上支配着社会运行的不成文的规矩,并将其名之曰“潜规则”,进而指出潜规则的产生在于现实的利害计算与趋利避害。


书中对于潜规则的定义、特征,潜规则阴影下皇帝、官员、百姓的不同处境与抉择,潜规则盛行的社会土壤,以及潜规则何时会萎缩,均有论述。


潜规则现象产生、盛行于我国的封建社会,但它一时还难以消失,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才能最后根除潜规则。


10. 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本书是美国的一部断代史,勾画了从1932年罗斯福总统上台前后,到1972年尼克松总统任期内水门事件的四十年间美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全景式画卷。这是一部场景宏大又描写细腻的历史巨著。本书充分运用新闻报道的特写手法,根据大量的美国报刊资料资料和采访材料写成,对了解美国当代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内幕情况,提供了比较丰富的资料,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11.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本书的独到之处在于极为注重对资本主义经济兴起过程中非经济因素的重要意义的深究。通过对大量经验材料的搜集与分析,论述了新教伦理与近代理性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生成发育关系,并对东西方宗教文化传统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不仅是结论,包括本书的方法论,都为当代的社会科学提供了富于启迪意义的思路,并开辟了多线研究途径。



编辑墨池   监制昍朤    

声明:本公众号为公益性非官方平台,由台州墨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管理运营

台州墨池:书法考级(回复考级)、网络教育、小程序、收银系统、人工智能标准化建设等

大家都在看







阅读40088
举报0
关注临海教育微信号:gh_868620bd33d1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临海教育”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临海教育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