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碰瓷”新招?一男子“浑身是血”倒在车前,道具居然是黄鳝血!

作者:柳州晚报 来源:柳州晚报 公众号
分享到:

04-13

日前,南宁的徐女士驾车与一辆共享单车发生碰撞,男车手跌倒在地耳膜“出血”。随后,徐女士同意私了并给男车手支付1.5万元赔偿金。然而,时隔5天后,徐女士向警方报案称被人敲诈勒索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记者4月11日从南宁市西乡塘警方获悉,南宁西乡塘打掉一个利用共享单车碰瓷型敲诈勒索涉恶团伙,抓获涉嫌敲诈勒索犯罪嫌疑人6人,缴获用于作案的汽车2辆。


女士遇到蹊跷交通事故私了赔了1万5千元 

今年3月3日,南宁市公安局西大派出所接到徐女士报案称,2月26日晚,自己驾车过程中撞到了一骑车男子,男子倒地后耳朵流血。随后男子当着徐女士的面打电话给亲戚朋友,假装听力受到严重影响,随后拨打了“报警电话”。

电话里的“警察”态度很奇怪,暗示徐女士如果通过法律途径,需要支付大笔医疗费用,还要担负法律责任,建议和被撞男子私了解决,受到惊吓的徐女士只好给被撞男子支付了1万5千元费用。事后徐女士怀疑自己被敲诈勒索,于是到公安机关报警。


警方调查:原来是碰瓷团伙作案

值班民警发现近期也有群众报警称发生类似的案件,随后向南宁市公安局西乡塘分局报告。分局领导高度重视,抽调刑侦三大队、西大派出所精干警力组成专案组,立即开展调查。


办案民警在调查中发现该系列案件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事发时间都是夜晚,地点均为偏僻道路。根据受害人讲述,他们都是驾车撞到了一骑共享单车的人,即使车速不快,都会致使骑车的人耳朵流血受伤。随后,受伤男子都会打电话给亲戚求助,并且拨打“报警电话”,开扬声器将和“警察”的通话放给受害人听。最后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给钱私了,如果有群众选择坚持等警察到达现场,该团伙就会一哄而散。


根据受害人描述嫌疑人所驾驶的车辆,以及发生的数起案件高度相似。民警初步判定这一系列的案件都是一个团伙所为,民警扮演群众试图引蛇出洞,但狡猾的嫌疑人时常更换作案地点。经过一个多月细致侦查,办案民警克服种种困难,摸清了以广东清远籍男子范某博、罗某松为首的流窜至南宁市频繁作案的6人犯罪团伙落脚点。



抓捕路上,热心群众伸出援手


3月28日下午13时,抓捕时机成熟,专案组民警兵分两路分别前往位于南宁市兴宁区某小区的两处嫌疑人的住所,成功在荣和山水绿城抓获第一批犯罪嫌疑人共4名。但另外两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却在另外的小区居住。



下午18时,专案组在另外的小区发现主犯行踪,随即通知增援力量。但狡猾的两名嫌疑人却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准备乘坐其他车辆逃走。此时,抓捕的南宁市公安局西大派出所副所长吴文等民警立即展开一对一的抓捕。没想到,犯罪嫌疑人拒捕反抗。吴文奋不顾身,与嫌疑人展开搏斗,身体多处受伤。在两名热心群众帮助下,成功抓捕主犯。事后得知,这两名热心的群众一个是周某,一名是刘某,警方对他们的帮助表示感谢。


群众帮助受伤民警擦药


犯罪嫌疑人全部到案后,民警审讯,该团伙供述自2月份到3月底以来在南宁市作案多起(目前接到报案共有11起)。该团伙分工明确,采取不固定的组成方式,时而分散,时而聚集,并且使用行话交流。通常嫌疑人驾驶两辆轿车,一前一后寻找作案目标。选定作案目标后,嫌疑人开在前面的车压低车速,迫使受害人的车想要超车,趁驾驶员不注意,就有另外一名嫌疑人驾驶共享单车“主动”碰瓷,并且使用黄鳝血假装耳膜受损,恐吓受害人。并拨打给“亲戚”打电话求助,求助后还会拨打“110”报警。实际上,不法分子手机上备注的所谓“亲戚”、“110”电话都是在轿车上另外的犯罪嫌疑人接听,接听的嫌疑人会模仿警务人员对受害者进行心理暗示,放大私了作用,使受害人落入圈套


目前,嫌疑人因涉嫌碰瓷型敲诈勒索,已被南宁西乡塘分局刑事拘留。


遇到类似的情况怎么办?

1、上车前一定要绕车一周进行检查,确认安全的情况下再离开!

2、遇到类似情况记得报警啊!千万别因为赶时间、怕处罚选择私了!

3、开车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不然容易成为“碰瓷党”的作案对象!





来源:广西法治日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柳州晚报 ID:gxlzwb

柳州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编  辑:黄晨程

校  对:刘慧

责任审核:黄志伟

欢迎关注我们,与小编互动

报料、投稿、合作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

微信合作、洽谈请联系:13633080001(微信);领奖、咨询请联系:0772-5307075

邮箱:www@lznews.gov.cn

阅读38263
道具 
举报0
关注柳州晚报微信号:gh_9c0cbb9560d5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柳州晚报”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柳州晚报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