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这种"息肉"千万不能切!

作者:医学之声 来源:医学之声 公众号
分享到:

04-21

来源:胃肠病   作者:焦旭峰、梁宝松,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科


扩散!这种"息肉"千万不能切!



发现结肠息肉并予以切除是预防息肉癌变的最重要的措施,也一直是消化科医生工作的重要内容,许许多多的人都从这个过程中受益。


但常言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最近,我们在做息肉切除的过程中发现了一枚并非息肉的特殊的”息肉”,差点给予切除,险些酿成大祸。


那是周二下午,我和往常一样,跟随邝胜利老师在内镜中心学习内镜,就在快要下班的时候 ,隔壁房间的张建民老师呼叫邝老师帮忙。邝老师听到后随即前往,我也跟了过去,一探究竟。


我们来到隔壁房间,看到一个中年男性 ,正躺在检查床上,接受无痛肠镜检查及治疗,就在刚才,张建民老师发现结肠有多发息肉,已经治疗了一部分,就在继续退镜的过程中,张老师又发现一个息肉样的隆起。


就是这货(请看配图)↓↓↓


看着像是一枚广基息肉,需要行EMR切除。


可是抵近观察细节之后,反复观察之后,细心的张老师心里开始犯起了嘀咕,这是真的息肉吗?


这货与传统的息肉还真不太一样!


它没有正经的息肉那样威武强壮,看着似乎有点弱不禁风的样子,软踏踏的趴在那里,似乎它还可以随着送气或抽气有所变化,NBI 观察和周围的粘膜那是一样一样的。


除了有点无辜的外形之外,似乎它又不像是个息肉。


这会是哪一种病变呢?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囊肿?肿瘤?或者是肠壁外压进来的东西?


这到底是什么鬼?还能继续切除么?


从目前来看,肯定不能,因为诊断正确是一切治疗的前提,只有诊断弄清了,才能药到病除,手起刀落,治愈疾病。


张老师一时为难了,于是就有了开头的一幕。


年轻的“老司机”邝胜利博士到场后看了下内镜监视器,发现这是个表面有肚脐样凹陷的隆起病变,确实有点软塌塌的感觉。


于是邝老师便让张老师用闭合的活检钳探探它。探过之后发现它可以翻到肠道外边去


哈哈!原来这家伙是个“软蛋”(看图)↓↓↓


经过我们的会诊,这货最终也露出了庐山真面目,这确实不是息肉,而是一个比较稀有的东西:


消化道重复畸形的一种——憩室内翻。


消化道重复畸形是指附着于消化道系膜侧的,具有与消化道相同特性的球形或管形空腔肿物,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先天性畸形。可发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但以回肠发病最多,其次是食管、结肠、十二指肠、胃、直肠等。


可表现为腹痛、腹部包块、反复暗红血便或鲜红便,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症状,部分患者还可以有肠梗阻、肠套叠、穿孔等并发症,如果有严重的并发症,需要手术治疗。


息肉,是指人体组织表面长出的赘生物,现代医学通常把生长在人体黏膜表面上的赘生物统称为息肉,包括增生性、炎症性、错构瘤、腺瘤及其他肿瘤等。息肉属于良性肿瘤的一种,具有一定的恶变倾向。



憩室,则是胃肠道管壁的薄弱区管壁全层向外突出的囊袋状,其内及附近的黏膜形态正常,称之为憩室。由于它内翻时很像息肉样隆起,如果不慎切除,极容易造成事故。




当然,根据这货的个头,它也掀不起什么风浪,就暂且放过它了,最终避免斩头的下场!


可是,如果我们把它误认成息肉而去活检,甚至采取高频电切除了,就会造成穿孔,切除后又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就会造成腹膜炎,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后果不言而喻。


希望本文能给同行提个醒,期在您处理息肉样病变时有所帮助!

- END -


/ 相关阅读 /

·从息肉到大肠癌,仅仅是一次肠镜的距离!


/ 推荐阅读 

·



阅读39279
举报0
关注医学之声微信号:vom120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医学之声”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医学之声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医学之声

微信号:vom120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