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996”压力下,你选赚钱还是赚生活?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公众号
分享到:

04-26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遇见霞光里 9 号」。


以防你不知道“遇见霞光里 9 号”是什么——这里是都市孤独青年的集散地,是爱与情绪的收容所。




今年年初,杭州有赞互联网公司在年会上公开宣布将工作时间调整为早上9点半到晚上9点,如遇到紧急项目,一周工作6天,工作时间会更长。这一举动,把“996”制度(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从心照不宣的行业潜规则,光明正大地放到了台面上来讨论。之后,相关话题一直在持续发酵。



直到网上一位用户发出“工作996,生病ICU”的心声,以及996.ICU项目的启动,引发了程序员群体的广泛响应。继而有一些企业家站出来表态:“能做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没有机会。年轻的时候不996,你什么时候可以996?

 

言下之意,站在老板的角度,似乎可以理解为在该奋斗的年纪,不应该选择安逸。但许多人却并不买账。那么从员工的角度来看,我们反对的到底是什么呢?

 

01

“996”图鉴

 

曾经有好奇者调查了各大互联网公司的下班时间。


结果发现22:00-24:00是阿里巴巴的下班高峰。

直到00:13,网易大楼的灯才全部熄灭。

华为00:38的时候,楼内依然灯火通明。

 

互联网公司作为加班重灾区,“996”甚至是更长的工作时长已经被视为普遍存在的现象。而这种制度正在蔓延到其他行业,如快递员、外卖人员、媒体、及其他企业员工。

 

虽然很多情况下的加班,是出于个人选择和职业理想,但更多时候,强制加班的付出回报比往往不如预期。很多企业期望利益最大化,希望能用最少的投入换来员工给公司带来的最大价值。所以相比于把“996”摆到台面上,隐形加班更为普遍。上下班不打卡、入职发行军床、8点有员工餐、晚上9点之后下班可以报销打车费……这些看似关怀员工的福利背后,是不打卡就可以不支付加班费,有报销和床就可以变相延长员工的工作时间,甚至可以让其24小时为公司工作,随时待命。

 


但人永远无法成为流水线上的机器,长期强制性的“996”工作制,最终只会导致心理和身体的强烈反弹。叶杜二氏法则认为,“压力和业绩是倒U型关系,适度的压力能够使业绩达到顶峰状态,过小或过大的压力都会降低工作效率”所以,当企业甚至员工自己都认为延长工作时长可以换来更高的效益时,其结果可能是适得其反。强制让员工加班的结果,是让员工彻底停下来。

 

“养生996”开始出现。有些人即使9点到公司,也不会忙着工作。先泡杯咖啡,和同事聊聊天,中午吃饭睡午觉,直到下午各种需求才开始陆续发来,一天的工作正式开始。还有一些假装在加班只为给老板展示他的“敬业态度”的员工,则更没有效率可言。努力者得不到嘉奖,投机者却得到更多回报,劣币驱逐良币,恶性循环形成。

 

除了工作效率,“996”对社会也有一定影响。

 


有专家认为,日本盛行的加班文化,也间接导致了社会的“低欲望”:日本年轻人看到父辈那么拼命却老来如此,索性选择低欲望,选择不拼不婚不育。

 

总的来看,“996”图鉴下暗含的问题,才是令员工无奈和恐惧的源头。


网上流传的犯人和社畜的工作时间对比

 

02

面对996,我们有得选吗?

 

《劳动法》第36条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4小时。显然,996已经严重违反了劳动法的规定。

 

虽然有劳动法的保护,但在隐性的潜规则下,员工陷入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怪圈。

 

从面试开始,员工就会旁敲侧击地被问及加班的问题。谁都知道,坦白不接受加班的后果就是失去这份工作。

 

工作后,业绩压力,随时到来的任务,苛刻的考核标准就像挂在驴子头上的胡萝卜,想赚到钱,就必须迎合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需求。

 


朋友小八曾经讲过他前主管的故事。前主管是个工作很拼命的人,也是因为努力、工作能力强,坐上了部门领导的位置。但是时间一长,身体累垮了,于是他不得不请假休息。但就在休息期间,他的职位被其他人取而代之。

 

“你不接受加班,有的是人接受加班”,“你不工作,有一大堆人会顶替你的工作”是扎在每个员工心头的一根刺。

 


就像曾经富士康生产线某线长的一句名言:“只要有一次不配合加班,我就让你从此以后一个班都没得加。

 

员工和企业的关系正在逐渐走向失衡。员工成为了弱势群体,掌握话语权的,永远是资本控制者。不合理的现象之所以存在这么久,就是因为,一些既得利益者制定了游戏规则,为了生存,为了能拥有更好的生活,员工却别无选择。只能逼迫自己适应,将不合理变成习以为常。

 

03

当我们反对“996”的时候,我们在反对什么?

 

虽然过劳文化、加班猝死、员工跳楼等社会新闻屡见不鲜。但自愿加班,有职业理想并甘愿为之奋斗的情况也不在少数。我们不反对加班,却不能放任其中存在的问题。

 

人民日报发表的评论点出了“996”问题的核心:“崇尚奋斗,不等于强制996”。

 


有些工作确实是8小时工作制无法完成的,但那属于个人选择,也要意识到劳逸结合、过犹不及的重要性。说到底,我们反对的是不顾员工意愿的强制,反对的是被不合理价值观所绑架。无解的是付出无法得到应有回报的现状。

 

某招聘网站曾经对90、95后开展了一项职场私密调查:

 

“被指派本职以外的工作、超时工作无补助”都是90后拒绝加班的理由,而且他们抗拒低效率的职场环境,64%的人面对“老板不走不能下班”的理由嗤之以鼻。

 

“主动加班可以,被动加班不约”是很多年轻人内心的真实想法,不加班并不是“没责任心”的表现。

 

软性加班,强制性加班,只要不出于员工本意,都是在耍流氓。推崇“强制996”的价值观并不可取。一个良性发展的社会,要允许多元化的价值观存在。当“强制996”成为主流,员工失去了可以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那将是非常可悲的一件事。

 


但如何改变这种大环境、如何挖掘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如何在夹缝中找到出路,如何能做到摆脱焦虑、享受生活,在长时间看来,依然是我们要持续关注并探讨的事情。


-  END  -

编辑 | 小圆

场地提供 | 三联中读


关 于 遇 见 霞 光 里 9 号

喜爱《三联生活周刊》的大朋友和小朋友们,如果你在严肃新闻报道之外还喜欢有趣的话题和故事,还拥有丰沛的情愫和柔软的内心——欢迎来[遇见霞光里9号]看看。(识别上方二维码即可)


这里有你无处安放的情绪和牢骚,有你的爱与理想,还有我们的平凡又温暖的生活。


阅读38501
举报0
关注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号:lifeweek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三联生活周刊

微信号:lifeweek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