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整形手术源流考

作者:看电影杂志 来源:看电影杂志 公众号
分享到:

05-04


[天上再见]是一部有关战争的片子。


男主叫爱德华,年轻,有美术天赋,来自上流社会,家有豪宅和田地。


战争打响时,他从了兵。


前线,意味着血肉横飞、伤亡无数,但他赶上了好时候,真的,他赶上了好时候。


1918年11月9日,休战命令下达。他心欢喜,不再枕戈待旦,而是窝在战壕,拿出纸笔,开始画画。他从未想过,会有后来那种时刻。


不是战死,没有缺胳膊少腿,只是从病床上醒来,看见自己下半边脸缠着绷带。


©️[天上再见],爱德华醒来,发现自己的脸上缠着绷带


他英俊,所以难受,难受这张脸只剩英俊过“


是那个喜欢战争的中尉,将停战命令揉成纸团,硬逼他们举枪进攻。炮弹炸响时,他飞了出去,和尘土一起。醒来时,鼻子以下已经空空。


有医生来过,为他做整形手术,滔滔不绝,拿着模子比划,还带了案例照片。他却皱着一双蓝眼,在小黑板上写“MERDE“——狗屎

注:以下图片可能会引起您的不适,

未成年或心理承受能力低下者,

请谨慎观看!




les Gueules cassées,法语,意为“破碎的脸“,用来指被手榴弹、芥子气、坦克攻击,致使面部伤残的士兵。


整形(plastic)“,源自希腊“plastilkos“,不是医美,而是将身体变形、受伤的部位重建修复。


1914年,一战爆发,死伤空前惨烈。


那时,士兵学会了挖堑壕,一种简单的壕沟,可用来掩护躯体,减少地面火力带来的伤亡。


[天上再见]的开场,就是这种堑壕。


[天上再见]开场,停战前夕,士兵们呆在堑壕里


只可惜,士兵的头部不在保护范围。一旦开始作战,露出的脑袋将成为敌人的重点攻击对象——这还不是最可怕的。


爆炸后,手榴弹的金属弹片会在士兵的脸上旋转,直接撕扯面部,最终毁容。


1916年,有个叫沃尔特·约的青年,27岁,为英国皇家海军重炮手。日德兰海战中,他被敌军炮弹击中,脸部皮肤全部损毁,上下眼皮也不复存在,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


是“整形手术之父哈罗德·吉利斯创办仅两月的整形专科门诊,方案为当时无人敢用的植皮术“


从沃尔特胸部切下一块皮肤,移植到他脸上,覆盖眼皮和损毁面积。


现代医学史上,首个接受整形手术的人,沃尔特·约。图源:Wikimedia Commons


就这样,现代医学史上首例整形手术诞生。


他们还组建了一支“战时整形医疗队“,在1917至1921年间,救治了五千名以上面颊缺损的士兵。


©️一战时期,以哈罗德·吉利斯(第一排左四)为首的整形医疗队


这些士兵中,尤以鼻梁修复者为最多。


左图为士兵的嘴与鼻梁受损情况,右图为修复后的模样


但若想完美如初,几乎是不可能。


一份解密档案披露,“多数士兵,容貌虽有改善,但仍然严重毁容。“只极少数,整形后五官自然,重拾信心,甚至拥有婚姻。


一战结束后,经面部整形的士兵,左手挽着新娘,右手举杯,向「整形之父」哈罗德致谢


[天上再见]里,有医生过来,拿着面部伤残士兵的照片,为爱德华做示范。


片子上映期间,还有一家医院借电影中被毁容的男主和出现的一些图,为观众讲述当时的战后外科手术事迹。


上图为[天上再见]中,出现的伤残士兵照片;下图为电影上映期间,医院讲述战后外科手术事迹图


除此,片中还出现了一些面具。


是医生拿来供爱德华遮丑用的,可方便他在公共场合露面,而不至于吓坏众人。


[天上再见],医生打算给爱德华用的面具


这种做法,最早源自一位女雕塑师。


她叫安娜,1917年,在巴黎建了座小型工作室,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为面部伤残的士兵制作面具。那时,满脸疤瘌、下巴成空的士兵到处都是,安娜便说:

于他们而言,只有看不见自己的伤疤,才能治愈那颗受伤的心。

11个月,她做了97个面具,令士兵可以自如地走在公共区域,而没有来自周围人的惊吓。


©️安娜为一名士兵修复受损面部,改变了一战期间毁容战士的未来


[天上再见]中的面具当然不比安娜的作品。


因此,爱德华丢下一句“狗屎“便离开医院,躲到一间小房子里,开始自己动手制作。


他手边有很多石膏模型,也是在仿效安娜。做面具之前,安娜要花巨大的精力,用蜡、石膏等材料,给每一位受伤的老兵做模型。


捕捉损害之处,极为细致,确保万无一失。


上图为[天上再见]中的石膏模型,下图为安娜自己为老兵做的石膏模型


然后,给面具覆上金属与牙釉质,根据士兵的肤色手工绘制,还要考虑晴天、雨天等因素。


也算一战为后世留下的为数不多的积极影响。



三千年前,已有整形术出现。


叫“割鼻再造,为古印度医学之父Samhita在《sushruta》一书中提及:

对施以劓刑的奴隶,利用额、颊皮瓣进行鼻再造术。

劓刑,源自中国夏商,属五刑之一,指割去鼻子。虽不会危及性命,但对其形象和尊严损害极大。有史料记载:

古有华夏上国,流行劓刑,受罚者甚多,羞见世人。

可知,劓刑目的不在惩罚,在于羞辱


劓刑图,行刑者使用的是钺刀


后,古印度法“鼻再造“出现,可恢复鼻子功能。


汉初,刘安撰《淮南子》,对唇腭裂有所研究;西晋,有《晋书·魏泳之传》,载魏泳生而兔缺,找荆州刺史帐下名医,“割而补之,但需百日进粥,不得笑语。


中世纪,宗教盛行,整形外科发展缓慢。


但有一对西西里父子,在古印度鼻再造基础之上,创“上臂带蒂皮瓣鼻再造“,称“意大利法


上臂带蒂皮瓣鼻再造,被称为意大利法


1818年,有德国外科医师发表专著《鼻整形》,首次使用“整形“这一术语。


20世纪初,一战爆发,大量面颊缺损和畸形病例产生,迫使口腔颌面外科、耳鼻喉外科医生赶赴前线,整形外科得到空前发展。


前文提到的哈罗德,便是一位耳鼻喉科医师,受皮肤移植术启发,前往巴黎求教,后奔赴战场,为国效力,挽士兵尊严。


1942年,抗日战争趋于白热化,面对下颔骨枪伤战士、面部烧伤飞行员,所有医生束手无策。


政府便派青年医师宋儒耀,赴美学整形外科。六年学成归来,设相关学科,成亚洲首个拥有整形课程的国家。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全面打响。美国空军大量使用「凝固汽油弹」低飞轰炸,致使前线战士大批烧伤,比抗日战争时期更为严重。



于是,宋儒耀组建手术队,赴朝鲜做颔面治疗。自此,整形手术正式传入朝鲜。


抗美援朝期间,整形外科规模迅速扩大,大部分伤员来自朝鲜战场医院


50年代后期,“割双眼皮“、“隆鼻“成热门项目。


当时,中国影星并不遮掩,甚至授权医院,将其前后对比图登出,作广告宣传。


报纸上明确写出,演员白云先生做了高鼻术和下颚修改,演员白杨小姐做了双眼皮,开了眼角


后来,中国进入“特殊时期“,不赞成人民追求外在美感,整形外科遭严重打压,被迫解散,大部分人员被送往江西。


改革开放到来之前,除必要矫正,整形外科在中国几乎绝迹。


电影[无问西东],章子怡饰演的王敏佳就出现在这个时代,因某些“错误“,她被众人羞辱打骂,面容尽毁,纵然在医学院工作,也无法得到救治,终日以纱巾蒙面。


[无问西东],王敏佳终日以纱巾蒙面,轻易不敢与人交谈


1957年,卓别林的[纽约之王]上映,成影史首部有整形情节的电影。


片中展现的“脸部剥离术,鲜血淋漓,在美国小规模放映时,“将观众推向了心理承受的极限,久久难以释怀。“


[纽约之王]剧照,影片在当时遭媒体诟病,称有损现代医学声誉


正是这场戏,令“整形“成惊悚片常备桥段。


1960年,[没有面孔的眼睛]上映,男主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整形医师,在一次车祸中,不慎将女儿的面容毁尽。他痛心疾首,为女儿戴上一副面具,隐居起来,并在暗中诱拐某些女生,将其麻醉,剥掉脸皮,移植到女儿身上。


可惜,每次手术都以失败告终。


映后,《电影手册》谈及影片在爱丁堡电影节放映,称其导致七位观众晕厥,并触怒媒体。很多影评人也形容,“这是对现代科学的批判,对整形外科医生的丑化。“


©️[没有面孔的眼睛],人脸移植整形镜头,鲜血淋漓,致七位观众晕厥


此外,还有1973年的[丑女复仇记]


女主因相貌丑陋,遭人嘲弄和欺凌,郁郁寡欢。后经过整形,有了一张美丽面孔,并借此报复那些,当初羞辱她的人。


之后,这类影片渐多,大部分都以“复仇“为主线。如1997年的[变脸],2006年的[灰姑娘],2011年的[吾栖之肤],2012年的[狼狈]。


以及[天上再见]


[天上再见],爱德华为自己制作的华丽面具,饱含抽象艺术风格


爱德华在休战前两天被榴弹炸飞,面容尽毁。


之后,他戴着自己极具抽象艺术风格的面具,谋篇布局,施展以中尉为目标的复仇计。



“战时向往生,战后只想死“,这是每一位遭战火蹂躏致面容损毁的士兵,内心的真实写照。


“丑“字烙在他们的脸上。


所以,那个叫沃尔特·约的重炮手,接受了医学史首台整形术,却在最后一个疗程后神秘失踪。


还有些被毁容的士兵,战后找不到工作,遭人践踏,只能团结一气,高呼“把尊严还给我


“我们因丑脸聚在一起,请将尊严还给我们“


可见[天上再见]是一部有浓厚反战情结的影片。


那个叫爱德华的贵族青年,几乎是哼着小曲儿上的战场,走前还朝父亲做了鬼脸。却在休战命令下达的前两天,因中尉的私心,被榴弹轰掉半张脸,后有家不敢回,躲在面具下苟延残喘。


你看,发动战争的人,多无耻。


所以,他策划了一场纪念碑骗局,曝光中尉私敛钱财、降低牺牲者棺材质量、随意填埋尸体,致使墓碑与士兵名字不符。


终于,中尉死在工地的流沙里。终于,爱德华拥抱了父亲。终于,他戴上面具,潇洒转身,踩上阳台的栏杆,自酒店的顶楼,纵身跃下。


[天上再见]结尾,爱德华戴着鸟头面具,潇洒一跃,离开了世界


想起一战时,有很多整形修复的宣传画,上面的标题是:修复战争创伤,重现你的容颜。


没错,容颜可以修,但破碎之心如何救?


[天上再见]有一幕,是一个送报女孩将报纸放到爱德华桌上,盯着他那张用口罩遮住的脸,丝毫没有要走的意思。爱德华摘下口罩,作势将她吓跑,可她不怕,还伸出手指碰了一下。


他惊住,瞪大眼睛,一把将她揽入怀中。


然后,泣不成声。


[天上再见],爱德华与送报女孩相拥偎依


如果没有战争,爱德华还有成千上万面颊缺损的士兵,大概会是个平凡的绅士。


没有整形,不闻枪声,只需早晨醒来戴上眼镜,读财经报纸上冗长的专栏,午后陪孩子玩积木做算术题,傍晚将青菜洗净,放进白瓷盘里。


也有可能日子苦一些,那就平平凡凡找份工作,为升学、婚娶发发愁。也不至于像后来那样,成为一个只剩半张脸、终生要靠面具喘息的人。



影迷互动


有哪些关于战争的电影?


请到文章末尾评论区留言

与更多影迷分享你的观影感受



阅读38503
举报0
关注看电影杂志微信号:moview_weekly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看电影杂志”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看电影杂志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看电影杂志

微信号:moview_weekly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