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爸爸,我不想做杀人犯的女儿。”

作者:飞碟说 来源:飞碟说 公众号
分享到:

05-14



校园暴力事件,早已屡见不鲜。但5月10日的一起杀人惨案,让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再度掀起轩然大波。

 

5月10日下午,多家媒体报道,在江西上饶市第五小学,一名10岁男生被女同学家长刺死。嫌疑人是女学生的父亲,因其女儿和被害学生产生纠纷,父亲持刀将男生刺伤,送往就医后抢救无效死亡。



大概是长期以来新闻专业训练下养成的阅读习惯,碰到热点新闻,我会先检索权威媒体的报道,梳理下累积报道的结果,过滤掉那些“疑似”和“尚待确定”的因素,再根据确定的事实做出判断。

 

而在这一事件上,截至目前,已经确认的事实只有以下几点:

第一,   嫌疑人王某建持刀将刘某宸刺死;

第二,   王某建的孩子与刘某宸产生过纠纷;

第三,   案发地点在学校教室,正在语文课上,目击人是全班60余名学生;

第四,   案发前一晚,嫌疑人曾联系过受害人家长,对方表示加微信沟通。嫌疑人妻子当晚曾表示私下已沟通好。



以上聊天截图,由受害者班级同学的家长确认属实

 

重要的案件详情还未披露。


嫌疑人女儿和受害者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纠纷?


嫌疑人和受害人家长的沟通结果到底怎样?


除了案发前一晚在班级群内的沟通,女生的家长和受害者是否沟通处理过这件事?


通通无从而知。

 

在仅有的事实基础上,除了对嫌疑人的极端过激举动表示无法认同、对受害人承载的惨痛后果表示惋惜、静候更多案件背景曝光、真相出炉之外,我们能做能说的,真的不多。

 

但翻一翻微博评论,大批网友们对嫌疑人行为的反应,与原本以为的情况,大相径庭。铺天盖地的杀人者应援声,一股弥散的戾气,甚至比那把致命的刀更加可怕。

 

话比刀锋

 

一篇短短的警情通报,在事件关键词仅有“与受害学生纠纷”,“持刀杀人”这些信息时,对这位杀人父亲的应援声已经占据了舆论的主导。

 

位置靠前的热门评论里,绝大多数表示支持这位父亲,“肯定是女儿被欺负太久了”、“他是保护女儿的英雄”、“受害孩子死的不冤”这些论调甚嚣尘上,占据了评论的主流意见。

 


大量观点从主观情绪出发、猜测臆断,认定是受害人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大肆提倡以暴制暴,受到挑衅,应该让对方付出千百倍的代价;甚至对受害男孩的诅咒,扑面袭来的尖锐和暴戾,仿佛退回了那个野蛮的丛林社会,或是古希腊互相残杀肉搏的斗兽场。

 

 

这些锋利的评论,更像一把尖刀,它再一次刺向受害者的家庭,刺伤了社会的敏感神经,让学生相处、家长互通之间陷入脆弱而警觉的格局。

 

为行凶者摇旗呐喊,为暴力者声援,在这些人的眼中,人最重要的生命权,低贱至此、如此不值一提。

 

当然,任何人都无法接受平白无故的欺辱,但我们呼吁正义,并不意味着放任以正义为名的犯罪。

 

在此案中,自己的女儿与受害人之间产生冲突,父亲拿刀相向,置对方于死地,却被标榜为正义。这是不是意味着,只要别人欺负自己在先,穷极任何手段报复,都可以被原谅?

 

按照这个逻辑,“瞪你一眼,杀人全家”是不是理所当然?排队时有人插在前面,是不是就可以掌掴对方拳脚相向?与人发生口角,是不是就可以打到对方下跪求饶?

 

一个41岁的成年男人,和一个10岁的幼童,力量悬殊显而易见,即便深仇大恨,他明明有千百种宣泄报复的方法,再不济到将孩子打到满地找牙,也不至于放任内心的野兽,选择最穷凶极恶的方式发泄,以至悲剧无法挽回。

 

如果我们遭遇任何不公,都可以任由情绪指引,肆意打击报复,那社会的动荡程度,恐怕到了人人自危的地步。

 

用千百倍的“恶”,来反馈遭受的“恶”,真的不比率先挑事的人高明多少。

  

自以为是的正义

 

这件新闻,至今迷雾重重,信息量非常有限,但网络争议却不绝如缕。坚定站队的网友们,言之凿凿,一副大义凛然之态。

 

那么一一来看看这些自诩正义的言论。

 

事发的当天,澎湃新闻关于此事报道的第一条微博下方,点赞量第二位的评论如下,内容的偏向性非常显然。其中提到的“长期打骂”,至今尚无定论。而“沟通无果”、“依旧不理会”等言论,更是空穴来风,毫无佐证。


 

流言不止于此,“被欺负的女孩快抑郁了”这种说法也不知来自何处。


而根据澎湃记者的采访,受害人父亲表示案发前一晚,第一次得知矛盾事件。当然,当事人双方的表述,都无法作为取证,但这种截然相反的说法,无疑击碎了所谓“长期沟通无果”的论调。


 

谣言的传播不限于普通网民,不乏知名大V账号,以此事为噱头,将尚未证实的内容,作为自己言论的依据,动辄获得千万评论,由此搏来的关注,堪称网络版的人血馒头。

 

 

心理咨询师的大V账号,表述也显然偏颇,完全没有严谨中立的事件回顾。


 

当然,事件争议的双方,都非常擅长选取信息,一切佐证,无关真相与否,但凡对自己的观点有利,便拿来用。



嫌疑人家暴、打老婆打女儿、女儿跟母亲姓、长期不工作、吃软饭、精神问题等,诸如此类,更多小道消息传播开来。无论是站队父亲,还是站队受害学生,都一定要扯上道听途说的“猛料”,调动观众的情绪,好让自己的观点屹立不倒。 

 

正如3月的成都七中食堂事件,学生腹泻的导火索,加之一些家长不满于学校食堂——加工食品过多、部分食材品牌不可信,就蓄意制造虚假图片,伪造出肉质发霉。


 

当权益受到侵害,蓄意加大这件事情的恶性影响,或以更严厉暴虐的反击,来对抗自身权益的受损,这让理性维权遥不可及。

 

谣传没有成本,真假难以分辨。你声称的,往往不是真正的事实,只是自己建构的认知而已。

 

 她成为杀人犯的女儿

 

渲染“父亲英雄论”的人群,是否想过,对于这个称谓,最有发言权的是他的女儿。

 

当父亲挥刀刺向受害的男生,他是否想过女儿亲眼目睹的感受?

 

当纠纷的内容成为舆论漩涡的中心,这场自己与同学之间的矛盾,成为同学死亡的罪魁祸首,是否考虑过女儿此生背负的重量?

 

这是一场心理的浩劫。

 

“她是杀人犯的女儿。”这个声音,已经够累了;

“她的爸爸杀人,就是因为她。”这个声音,更加足以将人击垮。

女孩内心的负罪感,也许会成为她一生难以逾越的屏障。

 

在电影《素媛》中,女孩素媛在一个雨天,被猥亵至重伤。甚至一辈子只能挂着便袋,使用人工肛门,这种侵犯的重量,足以让所有父亲疯狂。

 

但真正帮助女儿的方式是什么?把嫌疑人杀死泄愤吗?事件发生后,除了致力于为女儿争取最大的权益,收集证据,运用法律的工具,惩治恶人以外,默默守候女儿,还她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让她走出阴霾,才是一个父亲最该做的事。

 

 

片中,素媛的父亲一直陪伴在她身边,用她最爱的“香肠可可梦”与她走近,当素媛发现一直默默守护在身边的可可梦是爸爸,摘下头套的那一刻,温暖又沉重的父爱让人动容。

 

而上饶五小中,这位父亲看似为保护女儿罔顾生死的义举,这种保护的背后,是草率和自私的爱,但凡他能够认真倾听矛盾的细节、寻求解决的合理渠道、思考这种行为产生的代价,都不至于以决绝的方式,断送自己的人生,同时为女儿的一生蒙上阴影。


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以李晓明杀人案为开端,围绕受害者、加害者、为死刑犯辩护的律师等几个家庭展开探讨。

 

人们以正义为武器,对杀人者的家庭大肆讨伐,舆论压力之下李晓明被提前执行死刑,父母领取李晓明遗体的路上,被媒体追问围堵,引发李晓明家属被迫下跪,被所有人当街唾弃讨伐。



在李晓明杀人之后的很长时间内,全家人躲在面馆,像老鼠一样苟且偷生,妈妈因为长期戴口罩、又不见天日,脸上长满红斑。李晓明的妹妹李大芝,也被迫改名。



而作为杀人犯的家人,理应承受这些吗?难道他们没有正常生活的权利吗?家人的罪行,他们就该被万人唾弃,承担连带责任吗?

 

一起杀人事件的代价,不止于受害人生命的陨落,而是两个家庭,在绵长的人生中度过无数艰难的时刻。内心的折磨和拷问,来源于他人,也来源于自己。

 

5月12日,是汶川地震11周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这一病症开始被媒体反复报道。

 

这一病症常与其他精神障碍伴随出现,如抑郁症,广场恐怖症,社交恐惧症、物质滥用等。

 

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等等,都可能导致PTSD。

 

而在这则新闻事件中,这位持刀刺伤的父亲,在60余名学生目睹的情况下行凶,孩子们在现场的惨状下尖叫连连…难以想象,在幼小的年龄经受这一幕,他们是否有足够的心理防御能力。而这位父亲,又有什么资格,让他人承受这种记忆的刺激和创伤?

 

一个孩子的死去,是既定的悲剧。然而这场事件中,不止一个受害者,每一个见证这一幕的人,恐怕难以从记忆中逃离。

 

被“保护”的女儿,在与父亲有关的记忆中,也终将无法抹去这段梦魇。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节目


阅读38919
杀人犯 女儿 
举报0
关注飞碟说微信号:feidieshuo9527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飞碟说”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飞碟说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飞碟说

微信号:feidieshuo9527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