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资金供需改善,债市坚定配置——海通债券每周交流与思考第256期(姜超等)

作者:姜超宏观债券研究 来源:姜超宏观债券研究 公众号
分享到:

02-21

重要提示:本微信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先阅读本文最后的免责声明。


资金供需改善,债市坚定配置

——海通债券每周交流与思考第256期(姜超等)

观 点

 

节前(2月12-14日)债市平稳,国债利率平均下行1bpAAA级企业债、AA级企业债收益率平均上行1BP,城投债收益率基本持平,转债指数反弹2.48%

全球债市走势分化。年初以来,全球债市走势分化,以美欧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国债利率迅速走高,其中10年期美债利率从2.4%升至2.9%10年期德债利率从0.5%升至0.8%。但是日本10年期国债利率依然维持在0.06%,而中国10年期国债利率从3.88%略降至3.87%

源于短债利率分化。我们认为,全球长债的表现与代表货币市场利率的短债市场表现密切相关。年初以来1年期美债利率上行24bp1年期德债利率上行6bp,美欧长债的跌幅也就相对最大,而1年期日债利率下行1bp,中国1年期国债利率下行42bp,对应日本和中国的长债表现也就相对较好。

预示货币政策分化。由于1年期国债利率可以视为未来1年内的货币利率加权平均,这也意味着市场预计美欧未来1年货币政策会继续收紧,而日本、中国的货币政策不会收紧,甚至会相对宽松。从中国货币市场利率的走势来看,1月份7天回购利率R007均值为3.23%2月份以来R007均值为2.97%,后者已经创下了1年新低。

1月资金供给有限。我们在年初以来坚定看好中国债市,此前给出的理由是央行货币政策由偏紧回归中性,央行在181月份以来维稳货币市场,金融机构超储率应在1.5%以上,显著超过了去年同期水平。但从央行公布的存款性银行资产负债表来看,1月份银行的储备资产比去年12月减少了2.56万亿,对应150万亿的一般存款,相当于超储率下降了1.7%,即便考虑普惠金融定向降准额外释放4500亿货币,相当于下调了0.3%的法定准备金率,那么1月份超储率相比1712月也减少了1.4%,相当于从2.1%降至了0.7%,创下了历史最低水平,这意味着资金供给并未增加。

从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来看,1月份财政缴款高达1万亿,外汇占款也未增加,而央行公开市场净回笼7000亿,即便考虑普惠金融定向降准,1月央行净回笼规模也在1万亿以上,对应的也是1月超储率的大幅下降。

因此,即便存在号称2万亿的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但毕竟有效期只有30天,市场肯定不敢用这样的钱来大规模拆借,因而1月资金面的改善很难用资金供给的大幅上升来解释。

主因实体融资回落。我们认为,货币利率下降的根本原因不在于资金供给增加,而在于资金需求回落。1月份的新增信贷虽然创下2.9万亿新高,但其实只是虚有其表,1月份的新增社融总量也就在3万亿,同比减少6400亿,而1月份的社融增速创下11.3%的历史新低,从更广义的商业银行总资产增速来看,1月份已经降至7.4%,相比17年同期已经腰斩了一半。

而从融资结构来看,1月份的企业部门总融资仅为2万亿,比16/17年同期减少7000亿。企业部门总融资增速已经创下8.3%的历史新低,而企业部门融资增速的回落始于174季度,也恰是企业部门贷款利率超预期回落之时。

而作为目前信贷新增主力的居民部门信贷,1月份创下历史新高达到9000亿,但居民房贷利率在174季度已经升至5.26%,相比17年初相当于3次加息,目前在抑制居民部门加杠杆的大背景下,居民部门举债也是高处不胜寒,随时会有大幅萎缩的风险。

资金供需改善,债市坚定配置。因此,我们认为年初以来国内债市表现坚挺的原因在于资金的供需改善,虽然央行依然在大幅净回笼货币,银行超储率仍处历史低位,资金供给并没有增加;但由于银行资产增速腰斩、社融增速大幅回落,实体经济融资需全面下滑,首先反映为货币市场资金供需的改善。如果我们相信政府去杠杆的决心,相信今年实体经济融资增速会降至GDP名义增速之下,那么今年中国债市肯定有配置的价值,而目前正处于拐点之中。


一、货币利率:节后资金平稳

1)节前资金充裕。春节前一周(2月12-14日),考虑到流动性总量适中,央行继续暂停逆回购操作,但MLF投放3930亿,以对冲节后第一个交易日到期的2435亿MLF。节前一周净投放1495亿元,资金面整体充裕。具体来看,上周R007均值上行11BP至3.05%,R001均值上行7BP至2.66%。

2)货币政策稳健中性。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维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中性。一方面要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助力去杠杆和防风险;另一方面,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合理安排工具搭配和操作节奏,维护流动性合理稳定。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评估,将同业存单、绿色金融纳入MPA考核。我们认为货币政策已由实际偏紧回归中性,体现为今年以来货币利率大降。

3)节后资金平稳。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要维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既要管住货币闸门又要维护流动性合理稳定。节后流动性将受到缴税缴准和临时准备金动用(CRA)到期等因素影响,但考虑到节后现金回流对冲部分临时准备金动用到期,公开市场回笼量较少,超储率仍处历史低位,货币利率或持续位于目前低位水平。

 

二、利率债:债市坚定配置

1)债市小幅上涨。春节前一周利率债交投清淡,收益率震荡下行。具体来看,1年期国债收于3.37%,较前一周下行2BP10年期国债收于3.87%,较前一周下行1BP1年期国开债收于4.22%,较前一周下行2BP10年期国开债收于4.89%,较前一周下行5BP

2)一级需求尚可。上周政金债发行250亿,记账式国债和地方债无发行,利率债共发行250亿元、净供给为零。认购倍数尚可,其中2年和10年期国开需求不错。同业存单发行1399亿元,环比减少3857亿元,净发行-1419亿元。股份行3M存单发行利率上行4BP

3)债市坚定配置。从海外来看,全球股市下跌带来风险偏好下降。而在美元弱势背景下,汇率问题不再成为中国货币政策的主要矛盾,中美货币政策趋于脱钩。国内方面,在去杠杆的大背景下,实体融资需求将趋势性回落,货币政策将在基本面下行中逐渐回归中性,资金供需趋于改善,债市或正处于拐点之中,当前应是坚定配置的好时期。

 

三、信用债:警惕信用风险

1)信用债收益率上行。上周信用债收益率小幅上行,信用利差走扩。AAA级企业债、AA级企业债收益率平均上行1BP,城投债收益率基本持平。

2194号文不利城投再融资发改委与财政部联合发布194号文,强调了融资平台信用需与地方政府脱钩,具体措施包括禁止将公益性资产和储备土地计入申报资产、规范PPP项目发债、加强财政补贴预算管理等。尽管多数内容是原有规定的重申,但体现了发改委防范地方债务风险的态度,不排除收紧城投的再融资,加剧城投再融资压力。

3)上市公司也需警惕。由于上市公司有明确的业绩等指标规定以及更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因此市场对于上市公司发行的债券,在资质上更为信赖。但近期的保千里和中安消等信用风险案例表明,上市这一巨大的诱惑面前,可能有些公司反而更有动力进行造假。3月起将进入上市公司年报密集发布期,关注审计意见非标准、业绩与行业趋势背离、偿债能力恶化的发行人。

4警惕信用风险。2018年信用债到期压力较2017年将有增无减,地产和城投行业的压力更大。融资渠道非标转标将是大势所趋,但货币政策稳健中性、金融监管加强的背景下,贷款资源会倾向于大中型国企和政策支持的行业,对市场化融资依赖度高的行业或企业再融资风险加大。需警惕政策受限的地产城投企业、贷款获取能力弱的中小民企、非标和债券到期量较大的企业等。

 

四、可转债:等待估值回落

1)指数止跌反弹。上周中证转债指数止跌反弹2.48%,日均成交量下降48%;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3.29%,中小板指上涨4.29%,创业板指数上涨3.41%。个券615跌,正股624跌,嘉澳转债继续停牌,江银转债上市,涨幅前5位分别是赣锋转债(9.14%)、金禾转债(8.11%)、太阳转债(7.94%)、宝信转债(7.34%)和道氏转债(7.09%)。

2)节前无转债发行。节前三天没有转债发行和过会,也没有新增转债预案。而中科创达(4亿)撤回了转债申请,三七互娱(21亿)收到证监会不予核准转债申请的决定。

3)等待估值回落。春节前一周转债市场缩量上涨,从估值来看,债性券与股性券的估值水平均未明显压缩,其中平价70-90元的转债YTM1.9%、低于年初2.5%的水平,平价90-110元的转债转股溢价率为12.6%、远高于年初8.2%的水平。因此在海外风险仍存、国内风险偏好回落、年初以来转债估值已明显抬升的背景下,我们维持“短期保持谨慎”的观点,等待转债估值回落后的布局机会。建议关注宁行、国资、生益、济川、铁汉、林洋、隆基、蓝思(大股东解禁延期6个月),短期少量关注周期细分龙头交易性机会。

免责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阅读9101
举报0
关注姜超宏观债券研究微信号:jiangchao8848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姜超宏观债券研究”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姜超宏观债券研究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姜超宏观债券研究

微信号:jiangchao8848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