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人口老龄化
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性议题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
截至2018年年底
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
达到24949万人(约2.49亿人)
占总人口的17.9%
(图片来源网络)
2月24日
彭女士的儿子出生了
虽然女儿不到两岁
但儿女双全的她
成了人生的又一件大事
(图片来源网络)
二孩生不生?
老龄化来了我们该怎么办?
……
据泸州市卫生健康委
发布的2018年人口形势
分析报告显示
泸州出生人口比2017年有所减少,其中,江阳区、纳溪区、龙马潭区、泸县的增幅为负数。二孩政策实施两年来,生育主力军仍是一孩。
虽然泸州市人口总量上升
但老龄化程度加剧
1人口总数↑ 出生人口↓
泸州市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共出生50800人,出生率9.95‰,与2017年同期相比下降0.13个千分点;死亡32287人,死亡率为6.33‰,死亡率比同期上升了0.5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也在下降。
从区县来看:
出生人数与2017年同期相比,古蔺县增幅最大,为14.42%(出生人口为7975人),其次为合江县、叙永县。江阳区、纳溪区、泸县、龙马潭区的增幅为负数。
从分孩次看:
生育主力军仍是一孩。二孩率下降,说明全面两孩政策出生人口小高峰效应已在2017年得到集中释放。
统计显示:
泸州市出生人口减少与这些因素有关(育龄妇女数量下降、政策调整、龙年、羊年等生肖的选择)
2018年,全市育龄妇女110.57万人,已婚育龄妇女88.71万人。
2生男生女都期待 出生人口性别比正常
泸州市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说,按国际惯例,正常的出生婴儿性别比一般在103-107之间,从历年出生性别比来看,泸州市出生人口性别比从2011-2017连续七年逐渐向上攀升并最终突破正常值水平,2018年再次回归到107以下,为105.68。
一方面,多年出生性别比均处于正常值范围内,说明了泸州市治理性别比偏高工作的效果明显。另一方面,也折射了全面二孩政策后,特别是2017年的生育小高峰的出现促使出生性别比的平衡被暂时打破,隐含非法进行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发生。
3城乡人口比例缩小
2018年,全市流动人口总数为74.34万,占总人口的14.52%,其中流入2.79万人,流出71.55万人。流出人口占总流动人口数的96.25%,流出人口中育妇流出34万人。
泸州市是劳务输出大市,流出人口省内主要流向成都市及周边毗邻市,省外主要流向经济发达的北上广以及江浙、福建一带其他沿海城市。
随着泸州市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张和城镇化进程加剧,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镇,泸州市431.72万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之比约为1:1.04。
(图片来源网络)
4老龄化程度加剧
泸州市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抚养成本越来越大。老龄化程度加剧,养老问题备受关注。
泸州市委市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养老事业:
◆出台“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
◆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打造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优化社会养老服务资源
◆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高龄、失能、失智、贫困、伤残、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等的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定制服务
◆探索医养融合服务模式。支持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增设护理型床位、老年人康复床位等医养融合床位,推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家庭医生、上门巡诊、社区和居家护理等服务
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
未来养老产业向
医养结合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
如何整合现有医疗机构和
养老机构资源
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
养老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机制
达到“医养互助”
真正实现医疗卫生服务
延伸至社区、家庭
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
康复回社区” 的
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利用格局
仍需要不断探索
(图片来源网络)
随着出生人口不断下降,进入老龄的人口越来越多。专家分析认为,随着未来60后、70后,甚至80后逐步步入老龄化阶段。除了积极推进养老事业建设外,还应该出台鼓励生育的政策,完善与生育政策相关的配套政策,减轻市民的养育负担,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长按屏幕
识别图中二维码
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
川江都市报记者 周丽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泸州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泸州新闻网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