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别忽视这部提名没奖的奥斯卡外语片

作者:看电影杂志 来源:看电影杂志 公众号
分享到:

03-04



“我想起诉我父母。”

“为什么要起诉父母?”

“因为生了我。”



没有犹豫,甚至毫无波动,男孩平静而冷漠的像个局外人。


孩子状告亲生父母,而且还以这么“简单”的理由,看上去怎么都有些魔幻。


不过放到电影[迦百农]里,我们却希望这种“魔幻”能够真实发生。


[迦百农]在IMDb和豆瓣都相当受欢迎


虽然在豆瓣目前标记人数尚不到3千,但[迦百农]算不上彻头彻尾的小众电影。


斩获第71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奖,并提名今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荣誉,让[迦百农]这部黎巴嫩电影得到了世界影迷的关注。


而本片导演,活跃在当今影坛为数不多的女性阿拉伯影人,娜丁·拉巴基更是凭借本片创造了不少纪录:


第一位在戛纳主竞赛单元获得评审团大奖的女性阿拉伯导演,第一位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女性阿拉伯导演。


丈夫哈立德·穆扎纳一直为拉巴基的电影制作原声,他也是[迦百农]的制片之一,为了筹集资金拍摄本片还抵押了自己的房子。图片©flickr


[迦百农]是娜丁·拉巴基导演生涯中独立指导的第三部电影长片。


她的第一部电影[焦糖]入围了第60届戛纳电影节的导演双周单元,随后的[吾等何处去]则进入了一种关注,并拿到了天主教人道精神奖(特别提及)。


相比娜丁·拉巴基前两部长片,[迦百农]描绘的并非她擅长女性群像,故事也不是以女性视角为展开。


娜丁·拉巴基(左)还有一个身份就是演员,她也主演了自己的前两部影片


新片延续了拉巴基一贯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挖掘,只是这一次,她摒弃了以往惯用的轻松基调。即便[迦百农]的结尾仍然充满光明和希望,也显得有些理想化,但毫无疑问,它是一枚苦涩的催泪弹


当然,这眼泪并不是出于同情,反倒是被戳中恐惧的无力感。


导演娜丁说:“这片名的意义就是表达一种失序。其实在文学领域,很早就有人用这个词来表达“混乱”的意义,所以拍电影时我也想到了这个题目。”


影片发生的背景固然距离我们极为遥远,然而在看似极端的情境下,也蕴含着我们共有的困惑:


本能下对于生命的延续物种繁衍,到底有什么价值?



[迦百农]以文本开头描述的那场法庭审判开始。


法庭外媒体云集,法庭内带着手铐的男孩被押解进庭,这看上去仿佛是少年犯审判现场。


男孩扎因·艾哈吉的确因为伤人被判处五年监禁,可在这场审判中,他才是原告。


伴随着扎因对父母的控诉声,围绕在他身上的谜团才徐徐展开。


扎因给人的第一印象并不讨喜,他没有孩童的天真,反而充满了成人的世故。


他游刃有余地行走在肮脏地街道上,制贩果汁,运送货物。


一家人最大的生意就是让扎因从药店骗到骗取止疼药(曲多马),制成毒衣,让在监狱服刑的兄长代卖。


药片先磨成粉末,再溶进水里用来浸湿衣服,随后将衣服晾干,毒衣就能通过手检送进监狱了


身处底层扎因摸透了社会的生存法则,他像是一个麻木的遵循者,丝毫不为周遭掀起波澜。


妹妹萨哈突如其至的初潮,让扎因突然紧张起来。


他害怕妹妹像街上其他女孩儿一样,因为具备了生育能力被父母像牲口那样卖掉。


相比扎因的警觉,妹妹萨哈还一副懵懂无知的神情


果不其然,妹妹没能摆脱他们的生存法则,扎因带着她逃离的愿望已成泡影,只能独自出走。



出走从来不是故事的终结,娜拉出走后的遭遇被我们猜想分析了一个多世纪还没有停止。


扎因在远离父母后,也没有就此走向伊甸园。


想要过上普通生活,也是需要通行证的。


饰演扎因的小演员与剧中人物同名,他们也有着相似的命运。


扎因·拉费阿出生于叙利亚,后以难民身份与家人一起来到黎巴嫩生活,拍摄[迦百农]时,他还不认字。


扎因·拉费阿(中)与导演及其他主创一起出席戛纳电影节


现实中,扎因有幸因为一部电影为人熟知,获得了重生。


去年底,导演娜丁宣布了他的现状:


他终于获得了挪威的护照,已经被安置在那里三、四个月了。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去上学。他正在学习如何读写。他重新获得了童年。他在花园里玩耍;他不再玩刀子和垃圾了。


而在片中,扎因难逃桎梏。


离家路上,他有幸被非法移民拉希尔领养。


虽然拉希尔同样贫困,还悄悄带着个私生子尤纳斯,可她给予了扎因从未体会的家庭温暖。


在拉希尔身边,扎因终于笑得像个孩子般天真


然而随着前者被拘留,面临遣返,扎因失去了庇护所。


依旧没有人来拯救他,在黎巴嫩,边缘人连做一番超级英雄白日梦都会“消费降级”。


于是蜘蛛侠变成了蟑螂侠。



看着扎因独自抚养尤纳斯,我们发现他跟自己的父母好像没有什么不同。


扎因的弟弟vs尤纳斯


拴住年幼孩子,贩卖自制毒品,扎因没能从父母那儿学到什么更好的活法儿。


他拼尽全力,也无法避免重蹈覆辙。


片中的人物哪个不是在遵循父辈的悲剧而不自知?


只是在从受害者蜕变成施害者的路上,扎因想要终止悲剧的轮回。


他希望能有人阻止父母孕育出另一个自己。



导演送给扎因的一场审判,理想十足,却也是一场控诉。


谴责扎因的父母固然理所应当,可仅仅惩罚他们换不来更多扎因的出现。


导演在本片也客串出演了扎因的辩护律师


如若鼓吹自己在比扎因父母更艰难的环境下能把孩子养得更好,无疑是小布尔乔亚式的意淫。感同身受从来就是一种幻觉。


看着片尾满满当当卷宗,我们知道导演没有影片呈现出的那么乐观。


扎因绝对不是个例


扎因·艾哈吉或许接下来依旧只能在固化的阶级中腐朽,不过扎因·拉费阿梦幻般地借助外力得到了改变。


这绝对是残酷生活中最值得珍藏的一抹温情。


[迦百农]也许没有为更多的扎因们提供出一条指路明灯,但是片中的那场看似理想化的审判,却是我们都渴望的振聋发聩的反思。




别着急走,这儿有一条紧急提示


微信又改版了,我们又走散了。


不想错过看电影的每日推送?


赶紧按照下图提示,将看电影设为星标,让我们和你不离不弃。




影迷互动

你最近看过最催泪的影片


请到文章末尾评论区留言

与更多影迷分享你的观影感受



阅读38582
奥斯卡 
举报0
关注看电影杂志微信号:moview_weekly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看电影杂志”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看电影杂志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看电影杂志

微信号:moview_weekly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