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艺术介入乡村建设?这村不走寻常路!顺德“青田范式”亮相北京!

作者:佛山日报 来源:佛山日报 公众号
分享到:

03-24

昨日下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中国艺术乡村建设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专题展厅拉开序幕,3名中国艺术乡村建设实践者,以云南、甘肃、山西和广东的4个乡村为落脚点,探索中国乡村振兴的不同路径。其中,顺德杏坛“青田范式”作为全国典型乡建案例之一,也成为了此次展览的重点内容。


艺术如何介入乡村建设,艺术乡建的模式是否能为乡村振兴提供不一样的发展路径?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韩子勇表示,带着这样的疑问,才有了这次的中国艺术乡村建设展,“乡村振兴需要有艺术家、设计师们的身影,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角度为乡村建设服务”。昨日参与展览的3名中国艺术乡村建设实践者,也以自己多年的乡村建设实践经验,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顺德杏坛“青田范式”展区。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左靖的“云南景迈项目”,通过民居改造、公共建筑设计等,旨在搭建乡村与城市的链接。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靳勒的“石节子美术馆项目”,以“人人都是艺术家”的理念,激发村民的艺术热情,将自然村打造为黄土地上的美术馆。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乡村建设研究所所长渠岩的“从许村到青田”项目”,则是历时十余年、横跨南北地域的乡村实践,试图探索一条中国乡村复兴的文明路径。


值得关注的是,青田——原本一个只有163户村民、人口722人的顺德杏坛龙潭村下属的一个村民小组,没有历史文化遗产,没有文化名人,更没有政策扶持,却成为了探索乡村复兴文明路径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吸引各地人士前来观展。


“当初选择青田就是因为它的普通,因为普通才具有普遍性,从青田总结出来的‘青田范式’才具有可推广性与示范意义”,渠岩认为,有400年历史的青田,保留下了岭南乡村的部分特质,例如祠堂宗族、桑基鱼塘、关帝崇拜等,通过青田历史调查、村落脉络溯源、建筑民居梳理以及与村民互动等方式,整理出了一条系统、完成的乡村复兴的文明路径。


“乡村价值最重要的不是建筑价值,也不是文物价值,也不是遗产价值,而是乡村的礼俗文明,”这既是青田项目推进的理念,也是青田正在发生的改变。例如,恢复乡村传统的青少年成人礼“烧番塔”,让青少年潜入河塘挖出塘泥垒番塔,当熊熊烈火从高耸的番塔塔口喷出的那一刻,唤回的不仅是乡村传统,更是乡村青少年的一份对于家乡和社会的责任感。


青田村。


此次,中国艺术乡村建设展以“艺术参与与乡村建设的学术思考”作为主题,也引起了政府、学校、研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企业等多方关注。著名社会学家、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渠敬东认为,乡村振兴不能只是一个纯粹的自上而下的改造过程,真正的乡村振兴需要尊重乡村的生活风俗习惯,每个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系统化的特色,有自己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脉络,例如,与北方乡村不同,岭南地区的乡村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融合度是比较高的。在开展任何形式的乡村建设之前,扎根本土的深入调研都是必不可少的。



顺德杏坛“青田范式”作为全国三个典型乡建案例之一进京参展,杏坛镇党委书记柯宇威也是一路随行,他认为,青田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也是村民学习、理解与接受的过程,村民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变成乡村振兴的主体,这是一个很好的转变。同时,乡村振兴不是简单地大拆大建,乡村振兴是要改善村民生活环境的同时,要对乡村的文化和习俗进行保留与传承。


今日精选


① 

 

③ 



来源 | 佛山日报

编辑 | 徐嘉楣

佛山日报社全媒体整理发布

别忘了点点我


阅读39606
艺术 顺德 青田 北京 
举报0
关注佛山日报微信号:gh_cf1fc2bf30d9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佛山日报”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佛山日报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