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这个人生难题,也困扰你吗?

作者:奴隶社会 来源:奴隶社会 公众号
分享到:

05-14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1849 篇文章

题图:Photo by Lance Anderson on Unsplash.

作者:Autumn,现居北京,六岁女孩的妈妈,七年麦肯锡咨询,四年互联网运营,目前创业中。天秤座 AB 型血的纠结星人,主写职场与情场的选择题。出版书籍《是谁出的题这么难,到处都是正确答案》。本文来自:清醒贪心记(ID:qtnotes)。

一诺写在前面:

这个月,大家都喜欢的奴隶社会作者 Autumn 驻扎在诺言,成为“诺言客厅”的第一位嘉宾。(“客厅”是诺言社区除一诺 1.0+2.0 课程、一诺老友记、各主题群组等活动外的新玩法 — 每月请奴隶社会的特邀作者入驻,与诺友们直接交流,主题涵盖人生各个方面。)

客厅很热闹,每天都有新问题,今天这篇文章,就是她对一个共性大问题的回答。作为 5 月的“值班嘉宾”,Autumn 大概每隔一两天去回复提问,已经写了上万字。据说她回答得太认真了,已经给后面的嘉宾造成些压力,但是下一位是谁?哈哈,也是奴隶社会的老朋友。今天先做个保密,大家可以期待一下 : )

Autumn说,“常有网友私信我,但是问答不方便在公号上直接分享给大家,而这一次在社区里,有亲密温暖的氛围,诺友会愿意分享、袒露,共性的问题对大家都有所启发,诺友们还可以互动补充、帮助。(社区内也有私信功能,大家还可以将“不想公开聊”的信息悄悄告诉我。)”

她还会“驻扎”到 5 月底,欢迎大家来提问,也共同探讨职场与人生话题。感兴趣的朋友们也可扫文末 Autumn 本人的邀请卡加入诺言(还可减免50)。


这个月,我在社区做客,回答网友问题。


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Autumn,请问如何找到自己生命的热情所在”。


这个问题在近期我的新书分享会上也高频出现,因为“找到热情”太令人向往了。


我们相信,找到热情的话,生命就充满了意义,努力就不太痛苦。若能找到“钟情一生”的事业,就能持续积累,在自己的能力、经验、价值、人脉方面渐进增长,最终结果也不会太差。


过程不痛苦 + 结果不会差 = 人生多美妙。


但是,找到那个“热情”,并没有那么容易对不对?用我的朋友 Coach Lily 的话来说,


寻找热爱,这个任务太沉重,重到可以让人在一系列不成功的尝试后彻底缴械投降。


她给出的解药是,“保持好奇”。


好奇心触手可得,我需要的就是回应它,追随它,让它引领我进入一个好玩的世界。谁知道呢?也许‘热爱’就在转角等我,也许它正在被我创造出来。


▲ Photo by nattarin kraiwachirasit on Unsplash.


这番话真是让我豁然开朗啊!因为找到自己热情的过程,也是几经波折,而且在一次次“曾经好玩后来又不觉得好玩”以后,对自己产生的“新的好奇”失去了信心。


我被 Coach Lily 这番话解放了、搭救了。


反思自己十多年职场历程,我不再那么担心“找不到”的试错成本,又多了几分“继续找”的洒脱快乐。


/  0 1  /

技术迭代加快,

你的终生热情也许尚未出现


过去四年,我的本职工作是金融领域的营销。受到移动互联网的高度影响,金融科技化、营销数字化的属性有目共睹。


但是,智能手机(iPhone)逐渐普及,是在 2008 年以后,也才 10 年左右。也就是说,我 36 岁因为感兴趣才投身的行业,在我 30 岁时,基础设施中重要的一环才刚刚面世。


我为什么兴起进入互联网行业的念头?


2012 年在美国读 MBA 的最后一个学期,有一门叫作《The Enabling Technologies》的课程,我好奇去上,还部分因为讲课老师是中国女性。


我许多朋友和自己的老公都是博士、大学老师、科研人员,我知道华人进入顶级商学院执教挺不容易,就很想去认识老师。(有偶然因素吧?)


2013 年我生完孩子,产假期间真是由衷感恩移动互联网啊!月子期间暗无天日,哺乳妈妈几乎不能出门,可是智能手机让我可以看书、社交、血拼。


没有手机时代的哺乳妈妈们,真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因为切身体会,我才觉得这个领域力量强大。(后知后觉吧?)


▲ Photo by Free-Photos on Pixabay.


2014 年我产假结束,公司照顾哺乳妈妈,让我上了一个研究型项目(可以少出差、少见客),这个研究和阿里、百度联合进行(报告公开发表,所以可以透露客户名称)


我因此差不多面谈了 130 多位行业专家,谈完当然是热情澎湃,按捺不住,觉得咨询公司呆不下去了,我要马上去参与!(也有偶然因素,对吧?)


也就是说,我二十来岁的时候,乔布斯同学还没有发明 iPhone,我并没有这个能力预见,自己十几年后的“热情”长啥样。


未来的技术还在迭代,我们怎么能保证你未来不会喜欢上别的?怎么能保证让你喜欢的东西,会在几岁以前就出现呢?


/  0 2  /

所有工作有好有坏,

你的热爱未必足矣克服伴生的痛苦


“辩证法”虽然从小就背,但是一大把年纪后,才感受到黑格尔、马克思等老人家的智慧啊。


举例来说,我喜欢咨询,否则前前后后也坚持不了七年时光。


我喜欢不断解决新问题的新鲜感,喜欢从客户到领导都要求甚高(前者因为付了很多钱、后者因为收了很多钱)的挑战感,喜欢全员追求有章法、有洞见的氛围等等等等。


但是,我也有“隔几个月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七零八落、没有积累的焦虑,还有总是画 PPT 给方案不能真正落地执行(那么我们是否真正创造价值)的自我怀疑。年纪越大,心里越虚。


这样“有利有弊”“悲欣交集”的情况,后来出现在每一份工作中。


我很想试试营销。第一次去创业公司,老板居然肯让零经验的我全面负责营销,开心,做得也很投入。


是啊,如果能通过艺术 + 技术的手段直击人心,能看到自己的洞察和文案改变用户行为,确实很美妙啊。


但是,打磨好创意、塑造好产品,没有那么容易;做出平庸的东西,非常普遍。可以说,平庸和掩饰平庸,是我们的日常。


而且,这个行业难以避免地浮夸,直白地说,夸张、标题党、震惊系、为追热点而追热点、为学杜蕾斯而学杜蕾斯……和想象中的趣味横陈、个性张扬、创意澎湃,还是有差距的。


▲ Photo by Arie Wubben on Unsplash.


再说到金融行业,也是一个很不错的跑道。自己读经济学,老公教经济学,我了解金融对国民经济和日常生活的意义。因为复杂,所以也绝不乏味。


但是做着做着,我懂得了金融的核心是风险,而一个经营风险的行业,必然审慎。(太奔放要出事情啊。)交易结构、法律条款、规章流程、评估审核……这些呢,我知道是要紧的,但是又热爱不大起来。


很难想象,有人会喜欢每一个领域、每一项事业的全部,无非是因为那点喜欢,接受那点不喜欢。


很多时候,因为战胜那点“不喜欢”而做出点“喜欢”的结果,确实更爽。又很多时候,那点“不喜欢”终于把你折磨得放弃“喜欢”。热情,噗嗤,灭了。


不试过,始终是无法知道。在尝试的过程中,你才有可能慢慢了解自己和世界,“什么我喜欢、什么我接受、什么我想改变、什么我想放弃”。


而试过,谁也不能保证结果。


在试错之前,我们应该充分挖掘信息、自我评估,尽量减少盲目瞎试,但是并不能完全取代自己的亲身体验。


也就是说,找到的唯一办法,只能是找啊找啊找啊找。


▲ Photo by Willian Justen de Vasconcellos


/  0 3  /

试错成本确实昂贵,

然而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昂贵


那么,如果没有找对,试错成本不是很贵吗?


即使,及时止损了,我不是白白在某个领域花费了 N 年宝贵生命吗?


生命短暂,都不想浪费时间,害怕被同龄人抛弃,最好一击而中,永远不走弯路。


事实上,没有“白白花了时间”这么回事。


如果我们在每一段经历中可以“全力以赴”,你会发现,你积累的经验和能力,是可以迁移的!!!这是我转行数次后的切身感受。


譬如,我是个好咨询师,长期练习如何提炼纷繁复杂的信息;等我做营销后,我发现自己比较擅长深挖调研,用精准的语言把用户的需求和产品的卖点说出来。


又譬如,我在公益领域的投入还挺多,尤其三十岁出头那几年。那时候,我觉得自己离婚后不容易再婚,从此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可以放心大胆不赚钱做公益。


在前天深圳的读者见面会上,有人问我,“我的工作不像销售金额那样容易量化,怎么向老板证明自己的价值?”我马上告诉她,有两种常见手段。


我为什么会知道?因为“公益领域”就是最不好量化、又必须向捐款人证明价值的(譬如花 1 亿广告费宣传吸烟的害处,究竟值不值、花得对不对),而我正儿八经地在 MercyCorps(美慈国际)做过暑期实习,认真研究如何量化慈善的投入产出。


——你看,没有白走的路,这个技能点妥妥地用在其它领域。


▲ Photo by geralt on Pixabay.


大家都熟悉的一诺,以前在麦府专注医药领域,相关认知顺利迁移至盖茨基金会专注的健康医药领域。然后,医药与教育行业,都具备公共产品属性,在她创办“一土教育”时,相关经验也有很大帮助。


知名的科普作者菠萝(李治中),最初因为母亲得癌症而从事癌症药物方面的科研。他读博士时,大概没有想过自己要当个网红科普作家。但是他的学术训练,当然没有白白浪费,只不过没有用来造药,而是用来打击造谣。


更进一步说,世间大部分工作都是“搞数、搞字、搞人”。


搞数 — 计算、分析、研究;

搞字 — 阅读、提炼、沟通;

搞人 — 协作、管理、影响。


三百六十行,行行都需要,而且这些“底层能力”往往还比具体的知识技能更为重要。


最近和读者线下见面,主办方往往派一个主持人。我现场举例,如果主持人打算转行,TA 的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各色嘉宾沟通、活动流程把控……这些能力依然对未来许多工种都有裨益。刚转行难免重新学习,辛苦一点,但是“底层能力”可以加分。


▲ Photo by geralt on Pixabay.


/  0 4  /

尾声:

你所热爱的,四个条件未必全都满足


网红作者菠萝同学说过,最好的事业要符合 4 个条件:


1、我热爱;

2、我擅长;

3、有意义;

4、有钱赚。


四个条件全都满足的工作,实在有点难。


就像我热爱写作的乐趣,还没有擅长到可以养活自己。我也想过,以此为生,是否会枯竭、是否会厌倦、是否会为阅读量焦虑而扭曲自己。


我还能怎么办呢?有人能精准预测出,我会枯竭、会厌倦、会失去初心吗?(有的话拜托赶快拿着你的水晶球来告诉我啊。)


没有,只有继续尝试。


若写不下去了,就放弃呗。在沿途,我已经收获了快乐和成长。


如果能够一早就知道自己的热爱,判断精准,持之以恒,表现出色,当然是美好的。然而,因为世界是动态复杂的,自己是动态复杂的,我们可以不用强求自己知道。


我们唯有保持好奇,拥抱试错,但是在每一段经历中,不要打酱油!好好长本事!


投入、纠结、放弃、重启,在我们身边每一天都在发生。过去的经历不断作废,又已经融入血液,塑造了我们是谁,我们如何做事、如何做人。


▲ Photo by Thomas Lambert on Unsplash.



这篇文字来自于我在“诺言客厅”给诺友提问的回复,略加完善。


作为 5 月的“值班嘉宾”,我大概每隔一两天去回复提问,已经写了上万字。据说我回答得太认真了,已经给后面的嘉宾造成些压力 : )


常有网友私信我,但是问答不方便在公号上直接分享给大家,而这一次在社区里,有亲密温暖的氛围,诺友会愿意分享、袒露,共性的问题对大家都有所启发,诺友们还可以互动补充、帮助。社区内也有私信功能,大家还可以将“不想公开聊”的信息悄悄告诉我。)


我还会“驻扎”到 5 月底,欢迎大家来共同探讨职场与人生话题。感兴趣的朋友们也可扫下图二维码加入诺言,我们一起来聊。


▲ 想进诺言一起玩的,扫这里减免50。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些“诺言客厅”里的交流片段。从职场到生活,从家庭到个人,迷茫摇摆中,有些心路历程,也许我们都有过;欢迎大家加入进来,一起找到生命中的那束光,在伙伴的温暖中,相互补足前行的力量  : )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 社区诺友们的分享。


-  END  -

推荐阅读

作者:


后台回复“秋天”,即可看到作者的文章合集。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诺言,一诺把看到的世界讲给你听。


你读到的只是冰山一角,看经典热文,点击菜单。


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

给邮箱 nlsh88@163.com 投稿吧。


欢迎转发分享;对话框输入“转载”即可了解授权详情;未经授权,不得用于微信外的平台。

阅读40880
举报0
关注奴隶社会微信号:nulishehui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奴隶社会”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奴隶社会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奴隶社会

微信号:nulishehui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