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中国芯片人才平均月薪已破万,人才缺口超30万,为什么?

作者:中国企业家杂志 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公众号
分享到:

05-29

数据表明,2019年芯片人才平均招聘月薪为10420元,近三年企业对芯片人才需求量不断加大,到2020年,芯片人才缺口将超30万。


文丨戴春晨  编辑丨陈洁

来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头图来源 | 全景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5月27日获悉,BOSS直聘近日对平台积累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对芯片人才市场现状进行探讨。


研究发现,2019年芯片人才平均招聘月薪为10420元,十年工作经验人才平均招聘月薪为19550元,仅为同等工作年限的软件人才薪资的一半。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为最受芯片人才青睐的三个专业,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未在芯片人才所学专业TOP10之列。近三年企业对芯片人才需求量不断加大,到2020年,芯片人才缺口将超30万。


芯片人才平均月薪10420元


数据显示,2019年芯片人才平均招聘薪资为10420元,十年工作经验的芯片人才平均招聘工资为19550元,仅为同等工作年限的软件类人才薪资水平的一半。近十年,伴随着APP store的推出,移动互联网行业迎来了黄金时代。


随着移动互联网一同崛起的还有程序员。


以腾讯、阿里等头部互联网企业为例,其招收的应届硕士生月薪水平早已超过万元。


成长速度慢,迭代周期长是限制芯片人才薪资涨幅的重要原因之一。研发工程师林滨表示,应届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一般要经历4、5个芯片项目周期,每个周期半年到两年,此后才能“开始独当一面”。想要走入更高技术层次,则又需数年时间。


来源:BOSS直聘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发现是,近三年来,芯片人才的平均期望薪资均低于企业实际的平均招聘薪资。多年来的低薪环境导致芯片从业人员对自身岗位薪资预期普遍偏低。近几年,随着芯片人才需求快速上涨,加之人才供应不足,使得在芯片求职者身上往往会出现“要10万,给15万”的情况。


电子、电气类专业受芯片人才青睐


把70亿根晶体管集中在指甲盖大小的地方组成电路,是不是想想就头皮发麻?电子在芯片上跑来跑去,一个路口红绿灯设置不合理,就可能导致大片堵车。芯片良品不仅要有精妙的设计思路,还得有过硬的制造基础。复杂的结构使其要求人才在物理、数学、化学、材料等多个学科方面有扎实的功底。


据BOSS直聘数据显示,芯片人才所学专业TOP5为电子信息工程(18.69%)、自动化(10.6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9.02%)、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5.02%)和测控技术与仪器(4.97%)。以上五个专业主要涉及芯片设计层面。就芯片制造而言,主要对应为化工、精密仪器等专业。同时,BOSS直聘观察到,在芯片人才所学专业人数占比排名前十的专业中,并没有数学、物理等基础专业学科在列。


来源:BOSS直聘


芯片人才缺口超30万,不仅短缺还流失


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市场规模增速创近年新高,达到3432亿美元,同比增长24%。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高速增长,2017年产业销售额达到5411.3亿元,同比增速达24.8%。产业的高速发展,使得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的需求也在急剧扩大。


来源:BOSS直聘


据《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7-2018)》统计分析显示,到2020年前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需求规模约为72万人左右,截止到2017年底,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现有人才存量40万人左右,人才缺口为32万人,年均人才需求数为10万人左右。而2017年20万高校集成电路专业领域的毕业生中,仅有不足3万人进入到本行业就业,单纯依托高校不能够满足人才的供给要求。


除了继续加大高校人才培养力度外,还需推动微电子和集成电路相关一级学科的申请和建设,缩小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间的差距,推动集成电路人才的“供给侧结构改革”。


事实上,除了人才缺失,集成电路行业人才流失率较高也成业内普遍存在的问题。白皮书数据显示,近年来,由于收益低、工作苦等原因,大部分集成电路专业高校毕业生更愿意去互联网、计算机软件、IT服务、通信和房地产等行业。


。END 。

值班编辑:杨倩 审校:武昭含 


谁是“硬核创新”之王?

2019年“中国企业未来之星”“中国科创企业百强”评选活动火热启动,欢迎报名参选。

评选咨询:

郭女士 010-59512930、15321157997

胡女士 010-59512932、15210537892


点击下图直接报名 ▼▼▼


[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阅读37507
中国 人才 
举报0
关注中国企业家杂志微信号:iceo-com-cn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中国企业家杂志”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中国企业家杂志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中国企业家杂志

微信号:iceo-com-cn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