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我们或许都是宇宙意识的分裂人格

作者:利维坦 来源:利维坦 公众号
分享到:

07-08


利维坦按:个人觉得本文中的观点并非是反直觉的,起码,在基于泛心论层面对于意识的解释而言,想必是一个值得认真对待的猜测。


支持泛心论的神经学家克里斯托弗·科赫在小鼠实验中,通过电线将两只小鼠脑部连接在一起,观察当流经的信息量增大时,整合后的小鼠意识会作何改变。根据整合信息理论(integrated information theory),判断一个系统有无意识,关键看它能否被前置状态所影响,以及是否能够影响后续状态——当信息量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两只小鼠的脑部便会融合为更大的单一信息系统。或许有朝一日,我们也能在人类身上进行此类实验,将人脑连接起来,看其中能否涌现出新型意识。


(有关科赫对于意识的访谈,可以参看之前推文《》)


当然,文中将DID患者的各个人格独立和宇宙类比是否合适值得商榷,毕竟,即便恒星拥有精神世界并因此存在某种“感受”,但是其程度仍然远不及哪怕是大肠杆菌这种低级生物。


如果你是一个信奉整体主义(holism,整全观)的人,即认为一个系统(宇宙、人体等)中各部分不能割裂或分开来理解的话【哲学家乔纳森·施弗(Jonathan Schaffer)认为,量子纠缠现象便是整体主义的有力证明】,那么有可能会相信“宇宙是有意识的”这一观点:人类和动物的意识来自宇宙本身,宇宙只因意识而存在。

(pdfs.semanticscholar.org/ff0f/4e110da053d4ca1a2bacff43b42bb14ebdd3.pdf)



文/Bernardo Kastrup, Adam Crabtree, Edward F. Kelly

译/斩光

校对/乔琦

原文/blogs.scientificamerican.com/observations/could-multiple-personality-disorder-explain-life-the-universe-and-everything/

本文基于创作共同协议(BY-NC),由斩光在利维坦发布


图源:Mental Floss


2015年,德国的几名医生报道了一例非同寻常的病症。有一位女性患上了习称“多重人格障碍”的疾病——如今这种病的学名为“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DID)。这名女子拥有多重分裂人格,其中有一些声称自己是盲人。当盲人人格掌控她的身体时,医生使用脑电图扫描仪探测了她的大脑,发现大脑中通常与视觉有关的脑电活动竟然统统停止了——她的眼睛还睁得大大的呢!更值得注意的是,当非盲人人格归来时,正常的视觉脑电活动就恢复了。

(onlinelibrary.wiley.com/doi/pdf/10.1002/pchj.109)


这个病例真是精彩极了!它展示了极端人格分裂症那令人“目眩神迷”的巨大威力。患上了这种精神病,心灵就会“一气化三清”,变为多个各自独立运作的意识中心,每一个中心都拥有其私密的内心体验。


现代神经影像学技术已经证明DID绝非虚妄:在2014年的一项研究中,医生对DID患者和扮演DID症状的演员进行了功能性脑部扫描。真病人的扫描结果与演员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证明DID患者的人格分裂过程的确具有标志性的神经活动。换句话说, DID患者大脑中都拥有一种相当独特的东西,看起来就像是发生了分裂过程。

(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098795)


图源:WiffleGif


还有一项激动人心的临床资料表明,不同的人格能够同时清醒存在,并各自将自己视为独立的个体。本文作者之一曾写过一篇长篇综述,总结了一些证据,用以证明分裂人格的独立性以及伴随而生的交互式记忆的复杂形态。这些症状在通常称作“多重人格障碍”的极端DID患者中更为明显。

(books.google.nl/books?id=6gS_LcIjFMsC&lpg=PP1&pg=PA301#v=onepage&q&f=false)


有关这种病症的记录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早期。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期间,相关记录突然激增。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末之间又再度增多。在这一课题下的大量文献证实了,多重人格体验到的独立感非常稳定、不容置疑。同时,各种研究也证明,人类心灵为了应对生活的挑战,会持续产生不同的感知与行动人格单元。比如说,工作中的你,作为子女的你,朋友圈里的你,微博里的你,豆瓣里的你……


图源:morgan6062


这种人格分裂、或者持续产生的过程究竟是怎么回事?尽管我们在试图精确解释该问题时毫无头绪(因为各个自我只能反省自己,反省不了别的自我,所以分裂过程几乎完全超过了自我反省的能力范围)临床证据却迫使我们不得不承认,这里头肯定有事儿,它对于我们有关自然界中什么可能、什么不可能发生的看法有着重要潜在影响。


如今,我们在理解现实本质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关键问题。近来,本文作者之一发表了一篇论文,猜想人格分裂或许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这需要一点背景知识,所以请有点耐心,且容我们从头说起。

(www.ingentaconnect.com/contentone/imp/jcs/2018/00000025/f0020005/art00006)


根据物理主义(physicalism)的主流形而上学观点,现实本质上是由独立于心灵之外的物质构成的。心灵状态反而应该用大脑中的物理过程来解释。


物理主义的主要问题是,它不能解释我们对于事物性质的主观体验——火苗的温暖、苹果的红、失望的苦涩,等等感觉——如何仅仅通过物质的构造就能产生出来。


图源:Best Animations


物理实体,譬如亚原子粒子,具有各种抽象的关系属性——质量、自旋、动量、电荷等。但我们根本无法想象,这些性质、甚至大脑中粒子排列的方式,会如何导致我们感受到火的温暖、苹果的红、失望的苦涩。这就是意识的困难问题。

(www.iep.utm.edu/hard-con/)


为了绕过这个问题,一些哲学家提出了替代方案:意识的体验内置于自然界中的每一个物理实体之中。在这种名为“组合泛心论”(constitutive panpsychism)的观点看来,物质自一出现就拥有体验,完全不需要组成大脑的形式。即便是亚原子粒子也拥有一些非常简单的意识形式。而我们人类自己的意识,则是由构成我们神经系统的无数物理粒子的主观意识组合而成的。

(plato.stanford.edu/entries/panpsychism/#ConsVersEmerPanp)


然而,组合泛心论却也有一个关键问题:或许,我们根本找不到一种自洽的、非神秘主义的方式,来把低级的主观视角组合成高级的主观视角——即把大脑中亚原子粒子或者神经元的主观视角组合成你我的主观视角。这被称作“组合问题”,看起来和意识的困难问题一样坚不可摧。

(consc.net/papers/combination.pdf)


图源:Sott


要想绕过组合问题,倒也有一条明路,只需假设意识虽然取代物质成了自然界的本质,但它不像物质那样支离破碎。这种观点将意识扩展到了整个时空,而不再局限于单个亚原子粒子的边界之内。这种观点在现代哲学中被称作“宇宙泛心论”(cosmopsychism),然而我们喜欢的那种表述方式却能归结为传统的“唯心主义”。这种观点认为,宇宙中只有一个意识。整个物质宇宙都是宇宙心灵的外在表现形式,恰如一副活着的大脑和躯体是一个人的心灵的外在表现形式。

(plato.stanford.edu/entries/panpsychism/#MicrVersCosm)


即便你不是哲学家,也能发现这个观点的问题所在:人们拥有私人的、独立的意识体验。我们不能阅读你的心灵,你大概也不能阅读我们的。而且,我们不能以通常形式体验到全宇宙发生了什么,估计你也不能。所以,唯心主义要想站得住脚,至少需要在原则上能够解释,一个完整的宇宙心灵怎么会劈裂为那么多独立而私密的、并行存在的意识中心,而且每一个还具有独特的个性和自我存在感。


好了,铺垫了这么多,人格分裂终于派上用场了!从经验事实得知,DID患者的意识能够自发分裂为多个并行运行的意识中心,每一个都独有其个性和自我存在感。所以,类比过来,整个宇宙就像DID患者一样,也分裂成了多个私密的意识体验——就是你和我。这么说来,我们所有人或许都是宇宙意识的分裂人格。(译者注:精神病学中,将主人格称为“host”,分裂人格称为“alters”,所以,我们就是宇宙host的alters。)


图源:Giphy


更进一步,我们之前看到,DID患者大脑中看似存在着一种分裂过程。所以说,某种宇宙级别的DID发生时,宇宙意识的分裂人格也肯定会有某种外在表现形式。我们认为,这种外在表现形式就是生命——生物体的新陈代谢恰恰就是宇宙级人格分裂的样子。


唯心主义是一种看待现实本质的诱人观点,它巧妙地规避了两个看似不可能解决的问题:意识的困难问题和组合问题。而现在,人格分裂又在唯心主义的框架下,解释了一个宇宙意识如何分裂成了多个个体心灵,我们从而获得了一种空前自洽、以经验为基础的答案——生命、宇宙以及一切的终极答案。




编者有话说:理论物理学家约翰·惠勒曾提出过一个名为“参与性宇宙”(participatory universe)的概念,他认为宇宙是一个自激回路,现在我们的观察,参与乃至创造了宇宙的诞生。也就是说,量子理论中,在观察发生前,宇宙整体是处于混沌、不确定状态中的,一旦观察发生了,它才变成了一种明确的存在(坍缩)。换言之,我们都参与了创造现实的过程(包括眼前的、当下的现实,也包括遥远的的现实)。如果惠勒的概念是正确的,那么我们每一个人便成为了宇宙整体意识的一份子。


当然,如何通过实证来检测这一概念则另当别论了,我们还没有恒星或者大脑可以用来验证“现实是否依赖于意识而存在”。不管怎么说,文章作者的观点虽然令人激动,但也还有待科学的检验。







往期文章:






利维坦”(微信号liweitan2014),神经基础研究、脑科学、哲学……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反清新,反心灵鸡汤,反一般二逼文艺,反基础,反本质。


投稿邮箱:wumiaotrends@163.com

合作联系:微信号 liweitan2018

一家过去时的书店

点击小程序,或“阅读原文”进店

阅读9103
宇宙 
举报0
关注利维坦微信号:liweitan2014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利维坦”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利维坦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利维坦

微信号:liweitan2014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