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蔡康永:我过早地见识过说话的力量,带来了世俗的奖励

作者:LinkedIn中国 来源:LinkedIn中国 公众号
分享到:

10-17

最近播出的日剧《我们无法成为野兽》里,仿佛正演出着我的日常:

 

老板不分时间地点随时发来消息,修改PPT或是为新人擦屁股,明明不是女主角的工作,她却无法把拒绝说出口。




要时刻准备应付混日子的咸鱼同事,和连一件小事都做不好的新人。


女主角明明应聘的是营业助理的工作,却因为不断地帮同事分担工作,都快要搞不清自己本职工作到底是什么了。


  

她被长辈问起什么时候结婚,却说不出口和男友感情已经淡了,连要不要继续恋情都不确定了,只好搪塞。


影评里挺多人对女主角的遭遇感到愤愤不平,恨铁不成钢,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对偶尔不懂反抗的自己生气:

 

因为不懂拒绝、不会说话、无法开口,无端地增加了许多负担的自己;

 

怕说错话,怕被误解,怕有些话出口之后不妥当就会造成不可挽救的后果的自己……

 

那些足够幸运的人,享受着“会说话”这个奢侈品,巧舌如簧地游走在人际关系场中央,而你我,却只能在黑暗的角落里独自等待。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香蕉牛乳。 





不敢开口

让我成了壁花

 

你听说过“壁花”这个词吗?

 

壁花,盘踞在墙角。在西方,用来形容舞会上没有舞伴,形单影只的人。

 

电影《壁花少年》里有这样一个情节,我印象深刻:


电影男主角Charlie,生性害羞,但喜欢阅读和写作。


高中入学第一天的文学课上,博学的他明明对老师的提问胸有成竹,却只是低头不语,自己在笔记本上悄悄写下答案。



西方电影喜欢把镜头对准这种角色,当你在电影中看到他们,会心疼他们的敏感和纤细。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拥有“壁花”特质的人们,大多只能得到痛苦和被忽略的感受。

 

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我经历过一场为时三个多月的校园霸凌。从那之后,我变成了一个稍稍有点社交恐惧的人。


每当置身于人群之中或是走在路上,我总是会觉得自己在被别人的目光审视,没有自信,害怕交流。

 

经历过霸凌事件的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壁花少女”。

 

讽刺的是,我的父母仍然觉得我开朗阳光,总是不断提起我小时候“能言善辩,会在小区里的长椅上,站着给别的小朋友们讲故事”的事情。

 

而真实的我呢?只能眼看着其他真正开朗阳光的伙伴,在聚会时一呼百应。而自己却在灯光照不到的阴暗角落,满腹情感,却沉默不语。

 

一方面,我总是渴望被了解,一个人的时候,暗自决定下次一定要让言语遵从自己的内心;


另一方面,我又在面对交流时手足无措,惶恐逃避。

 

渐渐地,我把自己活成了生活中的隐形人。任由自己被他人的情绪所影响,试图做最好的“倾听者”。


不表达便可以逃开被误解的宿命,在“沉默”这件事情上,我真的不费吹灰之力,就做到了功力深厚。

但是,这种人只能自己化解心里的秘密和痛苦,就像壁花在阴冷的角落里开放,只能被敏感逼入生活的墙角罚站,眺望着有亮光的另一边。

 

这,就是“沉默”的代价。

 

 不仅不能沉默

你还要学会拒绝

 

职场中,最常见的“沉默”莫过于不懂拒绝了。

 

大部分人都会觉得,提要求、争取权益、拒绝人都是得罪人的,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以妥协退让告终,以维护关系的融洽。


 

当老板布置了超额的工作,只好服从;同事完不成工作请求帮忙,只好尽力帮忙;客户表达善意请你吃饭,你不能不给面子。

 

面对或硬或软的人情套索,只能乖乖就范。

 

但面对不合理的要求,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所谓的“不合理”,通常都不是“不可能”,而是“缺乏条件”。

 

比如,领导交代的任务看似强人所难,但可能是因为时间或资源不足,你觉得没有办法保质保量地完成。

 

所以,当你想对这种不可能的挑战说不的时候,不妨换个角度,提出需要额外增加什么条件来保证工作完成。

 

Tip 1:一个无比好用的拒绝模板是,把老板/同事给你的是非题(能不能完成),变成选择题(按对方给出的方案A做,还是按我提出的方案B做?)

 

举个例子。

 

最近我的老板交给了我的同事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项目,一天内写出十个不同风格的文案。

 

其实她手头的工作已经很多,但她并没有一口回绝,而是想出了解决方案,和老板商量是否可以新建一个线上表格,由她撰写示例,团队成员集思广益,大家共同完成这份文案工作。

 

团队加上实习生总共8个人,一人只需要想出1.25个文案,piece of cake。


 

直接拒绝当然会让老板觉得你是一个制造困难的人,而公司聘用你的目的是解决问题。


所以只要用成长性思维来分析,提出额外的条件并将工作完成,自然会变成老板眼中的问题解决者。

 

只要不涉及原则性问题,任何拒绝其实都是某种谈判。

 

聪明的拒绝暗含这样一种逻辑:以现有的条件我做不到,可是换个条件的话,我想我是可以接受的。

 

善于拒绝的人,往往也善于开条件。

 

至于这个条件接受不接受,那就是对方的事情了。

 

不会说话

喜剧也变悲剧

 

蔡康永曾说:

 

我过早地见识过说话的力量,尤其发现心口不一的说话,却能带来世俗的奖励,更使我疑惧。


别人越是仗着会说话去玩弄人心,我越讨厌。


幸好我渐渐有机会遇到很多认真说话,在乎别人的人,他们就是好好说话的人。


他们加强了我对说话抱持的信念,也带给我很多以前没有品尝过的乐趣。


会说话与不会说话,结果真的是天差地别。


 

我至今都记得语文老师给我讲过的一个故事:

 

某一年教师节聚会,学校的老师聚餐。开餐前各级校领导端起酒杯讲话,讲话的时间呢,稍微长了一点。

 

不过,谁也没有表现出不耐烦,毕竟聚餐的第一要义就是给足领导面子。领导讲完后,该吃吃该喝喝,一派和谐。

 

照例,这种饭局每个人都应该站起来,敬大家一杯酒。

 

首先敬酒的,就是当时我们班的数学老师——他当时40岁出头,个子不高,戴个金丝眼镜。

 

举起酒杯后,笑容满面地说道:“感谢各位领导喋喋不休的发言,既然各位领导抛砖引玉,那我也就讲两句……”

 

这位老师讲什么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他用的这两个成语真是过于“惟妙惟肖”。

 

据说,几位校领导的笑容,当场就凝固在了脸上,全场沉默了好一会儿,才有人发出几声礼貌性的干笑。

 

后来,我问这位数学老师:“你当时怎么想的?咋就能说错话呢? ”

 

数学老师说:“我就想幽默一下”。

 

幽不幽默什么的,不好评价。只是觉得,就算是数学老师,也应该学学语文。

 

还好,这位数学老师,一直都在担任所在学年组的教研组长,领导们并没有给他穿小鞋。

 

这是他足够幸运,甚至还会有人觉得他“耿直”得可爱。要是他在喝酒前再加一句“来,同归于尽”,就更完美了。


所以你看,说话真的是一门艺术。会讲话的人,既敢于说出真话,又会用高超的技巧化解语言中的陷阱,让听者如沐春风。

 

这让我想起流传的很广的一个关于“会说话”的故事。

 


湖南卫视对几位著名主持人做过一个访谈,其中一个问题问到汪涵:“你跟何老师谁是湖南卫视的一哥?”


汪涵看着旁边的何老师哈哈一笑:“当然何炅是一哥。”


提问者却不依不饶:“那你呢?”


汪涵淡定地答道:“我是他大哥...”


一句谦逊礼让的话,既化解了刁钻的问题,捧了同事,又不露声色地显出对自身地位的自信,令人拍案叫绝。


聪明人,懂得用幽默化解冲突。


Tip 2:我们反感被人贴标签,但又习惯先贴标签,再去感受。这时候,不妨将感受抛给对方,用悬念破除执念。

 

用有悬念的一句话,利用猜测这个心理活动,让对方意识到,没有人希望被盲目地贴标签,你应该被更客观、更中立的视角来看待。

 

写在最后

 

有人说:语言,既是我们的疆界,也是我们的居所,更是我们的牢笼。


一个人的话语中,往往埋藏着他的思考与企图,情绪与欲望,包含着他对外界的猜测与理解,期待与恐惧。

 

只是我们要知道,面对世界,选项从来都不止“沉默”和“讨好”这两个。

别抛弃那个曾经心惊胆战,在心里一遍遍打腹稿的自己。与其逃避,不如选择接纳,停止挑剔、批判,不再苛求完美,不再急于从负面情绪中逃开。

 

只不过,要更好地找到语言的力量,表达的欲望,以及理解自己、善意又不失立场的逻辑。

 

没有人应该是一座孤岛,我们应当是一艘远航的帆船。“好好说话”,是船的船帆。

愿我们都能找到自己回应世界的方式,愿我们善良坚韧又不失立场。愿我们终能找寻到那个,能够理解自己的人。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好好说话2》,找到好好说话的勇气和自信。


这是基于4800个真实读者的说话难题凝练出的零基础说话急救手册。希望这套现学现用的高情商沟通术,能让你打开心扉,被世界的善意拥抱。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香蕉牛乳。 

文中图片、封面图片来自视觉中国和影视截图,为非商业用途使用,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LinkedIn。

LinkedIn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wechateam@linkedin.com获取更多信息。

©2018 领英 保留所有权利

阅读8485
举报0
关注LinkedIn中国微信号:gh_04faa23eb9ed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LinkedIn中国”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LinkedIn中国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