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在Facebook学到的“小聪明”与“大智慧”

作者:LinkedIn中国 来源:LinkedIn中国 公众号
分享到:

11-15

今天有个朋友问我一很俗的问题:


你说,职场中的“小聪明”好用吗?


不用说,肯定是看到其他同事来了个“短平快”,心里不平衡了。聊着聊着,倒让我想起一段传言“Facebook前半年不用干活”的故事。


2015年8月,湾区,Facebook总部。


亚太大老板和往常一样,熟悉的画出一个坐标轴:横轴是time(时间),纵轴是accomplishment(成就或成长)。


会议室里其他人都是刚加入公司的员工,对,那时候全球的销售部门每个月来的新员工,一个会议还坐得下。


这些人来自不同国家,有着完全不同的工作经历和年限。


我左手边是一个美国名校肄业生,右手边的菲律宾大姐加入Facebook前在上海某4A公司管理30人。


接下来大佬画了两条线:蓝色的A和红色的B。



对于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打工者,如果没有在特定大公司的工作经历,一定对于A线不是那么熟悉,而B线,尤其是开始的那一段是普遍会经历的。

 

虽然有点仓促,但你明天就去拜访客户吧。


第一个季度指标一定要完成,否则你没办法留下来。


你看跟你一起来的小明,第一个月已经两个项目弄完了。

 

这些话也挺合理的,公司每分每秒都在付你钱。而且越小的公司通常盯得越紧,能容忍的等待时间也越短。


因此,能够“快速上手,立刻拿下”,经常被视为一种能力的体现。


酷公司就是不寻常,大佬笑眯眯的告诉大家:“我们期待你们成为蓝色的这条A线。”


因此,开始的六个月都算作“蜜月期”,你们不会被要求完成特定业绩,也不必操心做出什么了不起的决策,因为开始的成就很容易像B线一样,短暂而不可持续。


他们更像是一种凭借手头资源快速搭建,或通过透支明天而获取的塑料成果。我们相信,经过更长时间的观察和判断,你会在未来冲的更高,赢的更多。


那一刻,员工们开始意识到这家公司除了提供塞满走廊的零食、饮料和三餐,入职还有这样的好事。



现在想来,当时虽然大家都哈哈笑好像得了个大便宜,但很多人其实并没有打算这样“占便宜”,仍然快速地建立和分享起了资源。


这是不是等于“小聪明”我不确定,但我逐渐发现:很多聪明的人未必都有长期的眼光;获取快速的成功相对更容易;还有,优秀的人通常不想忍受落后。


那么,职场上迷恋“小聪明”会有什么危害呢?

阅读8770
facebook 
举报0
关注LinkedIn中国微信号:gh_04faa23eb9ed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LinkedIn中国”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LinkedIn中国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