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吴晓波频道五周年,我们一起干过的十件大事

作者:吴晓波频道 来源:吴晓波频道 公众号
分享到:

05-08

点击图片▲了解活动详情

感恩回馈知识狂欢,错过再等一年


我们走过的城市、山川,在不经意间,都化成彼此的记忆。

——吴晓波寄语五周年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吴晓波频道五周岁了。

 

今年的生日主题是“吾生有幸”,聪明的你自然能猜到这个主题名字的用意。五年里,吴晓波频道从4个人的自媒体,变成一个80多人的大家庭,有幸还能在这里遇见你。


 

这五年,我们自然做了各种关于社群的玩法和实验,有些失败了,有些成功了,但我们有幸做了所有的尝试,更有幸在这个过程中遇到全网1000多万的粉丝。


这些实验项目,小巴掰着手指头都数不过来,吴老师在专栏里说得实在太含蓄。今天是吴晓波频道五周岁生日,也是小巴的生日,所以给大家报告一下五周年的战绩,告诉大家那些年吴老师和小巴一起做过或正在做的十件大事,根本不怕自己骄傲。

 

No.1



吴晓波频道上线

2014.5.8




2014年,吴老师还在FT中文网上吭哧吭哧写自己的专栏,一边写一边好奇,自己专栏底下的留言怎么越来越少了?

 

纸质媒体和传统新闻门户正在迅速式微,博客时代的写作方式一度让吴老师无法习惯,吴老师所依赖的传播平台正在崩塌,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已经被完全改造。好在微信的出现,让吴老师有了新的适应感,订阅号模式可以认真地讨论一些公共话题,更聚焦于财经事件和人物。

 

“新世界露出了锋利的牙齿,要么被他吞噬,要么骑到它的背上。”

 

2014年5月8日,吴老师给FT中文网的主编——他的师兄写了一封“辞职信”,带着3个85后成立了吴晓波频道公众号,自此以后,吴老师所有的文章都只在这个小小的地方发布。

 


后来,这3个85后也有了自己的名字——巴九灵。当然谁也没想到,五年后,3个巴九灵变成了300个巴九灵。


No.2



书友会/城市圈

2014.7



 

在吴晓波频道创立之初,吴老师说微信是一个重新进行族群聚合的广场,认同你的人,都会来你家做做客,听听你的看法。

 

当我们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对屌丝文化”后,确实失去了一些支持者,同时也凝聚了一群有一致立场的人。2014年7月,我们有了第一批常驻的客人。

 

来自北京社科院的一个博士组织了第一场吴晓波频道线下读书活动,把吴老师的书迷粉丝们都聚集了起来,后来大家常约着一起读书,一起登山,举办演讲,开展公益,现在全国已经有80多个城市陆续成立吴晓波书友会,截至目前举办了15000场线下活动。



有了书友会后,吴老师和巴九灵们也开始尝试社群的各种玩法。

 

比如吸引全国600多家咖啡馆参与的“咖啡馆改造计划”,起源是爱泡咖啡馆的巴九灵,希望将咖啡馆这一休闲场所打造成一个读书群体深度阅读和书籍分享的聚集地而发起的活动。


比如“经典重译计划”,就是在一次读书分享会中迸发的灵感,“译文能不能在精确和通俗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大众都可以阅读经典而不是望而却步?”于是我们在书友间发起众筹,连续做了两季,翻译完了《国富论》《道德情操论》《新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社会契约论》等。



再比如每年的7月5日,我们都会在全国59个城市发起“成长日”的主题演讲活动,大家一起分享生命里的那些意外和成长。

 

No.3



大头频道

2016/2018


 


吴老师有一群同样是体制内出来的好朋友,他们组成了一个大头帮,发现自己对这个时代还有一点话要说。

 

于是他们决定做一件大事,叫作“财经融媒体”,用“公众号+视频”的双矩阵模式传播大头帮那点余温犹在的商业思想。

 

除了每天仍在更新的公众号,大头帮的财经脱口秀节目们也风风火火上线了,《秦朔朋友圈》《冯仑风马牛》《文茜大姐大》《吴晓波频道》还有一档圆桌讨论会,一起讲述这个时代的枪,这个时代的粮和这个时代的理想。

 


巴九灵也是在这个时候成为了吴老师的半个主持人,我们有时神游各国,有时开扒小龙虾和方便面,讲讲奥运会生意经,换个角度看商业,财经其实也可以很好玩儿。


2018年,吴老师撇下巴九灵,独自录制了首档企业家记录式访谈节目《十年二十人》,与柳传志、刘强东、董明珠等在内的22位中国最优秀的企业家们展开对话,累计节目播放量已经过亿。

 

No.4



转型之战

2015—2018




这场转型大实验源于吴老师去各地调研,发现互联网虽然对传统企业造成了冲击,但同时又给传统企业获得新生带来重大机会,很可能成为“中国制造”第二次大爆发的起点。

 

但可惜的是,大多实体企业家对转型有很大的误解,转型并不是把店开到网上去那样简单,而是一次覆盖式的淘汰赛,我们的传统企业面临根本性的再造和重塑。

 

于是,吴老师花了几年的时间行走全国各地,寻找新的故事、新的企业和新的人。


2015年,我们决定举办一场千人大课,向大家汇报吴老师的调研报告,邀请BAT高管解读各自对传统企业转型的观点,邀请已经在转型的企业家们分享心得,给大家讲讲传统企业的互联网机会。

 


转型之战是我们持续时间最久,场数最多的品牌活动,连续四年,九场话题,累计9532位学员,共赴生死之战。

 

No.5



知识付费

2014.5.8


 


在吴晓波频道上线两周年的时候,我们决定招募会员,会员的权益是“每天听见吴晓波”,巴九灵更愿意把这称之为吴老师的私房话。

 

我们每天都被潮水般的新闻所包围,被很多似是而非的观念所困扰,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理性的?什么是富有建设性的?

 

每天清晨,吴老师会在吴晓波频道发布一条5到7分钟左右的音频,从一个新闻事件或者社会现象出发,抽丝剥茧,告诉大家他的立场和观点,同时也解答同学们的疑惑和提问。【点击此处,成为会员】


随着会员人数的增加,我们的会员体系也在不断升级,意味着对我们的内容生产要求也就更高,于是巴九灵又吭哧吭哧打造出了更多知识产品,精品课、系列课、晓报告,《预见2019》年终秀上,吴老师又发布了吴晓波频道APP。在知识付费的领域里,我们始终小步快跑,试错迭代。

 

No.6



新中产

2015—2019


 


还记得吴老师的那篇爆文《去日本买个马桶盖》吗?我们对“新中产”的研究正源于此。

 

吴老师在文中写道:中国出现了一批消费者,他们不再仅满足于产品的性价比,而开始寻找更高品质、更好审美的产品。当时恰逢中国传统产业艰难转型、寻找出路的当口,新中产和新中产消费升级,给中国企业家提了一个醒:这群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将成为产业变革的驱动力。


但是新中产究竟是怎样一个群体,还没有清楚的轮廓。2015年,我们首次提出“新中产”概念;2016年开始进行全网大调查,从消费升级切入,不断从财富、职场、家庭、价值观等维度描绘丰富细腻的新中产画像,共计13万+人参与调查;2017年、2018年,我们连续两年推出,将所有的研究结果逐一分析,新中产的眉眼正在慢慢清晰。

 

今年是我们开启新中产调查报告的第五年,我们想知道,我们正在如何生活?我们的态度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生活的世界还有哪些改变?依然等待你的答案,画出新中产的真面貌。



No.7



企投家

2017.3


 


2017年3月,吴老师又提出一个新名词叫作“企投家”。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

 

吴老师说,他们兼具企业家和投资家的融合性角色,具有鲜明的两栖型特征,一栖于钟爱的实体产业,让它迭代进步,永续发展,一栖于“非理性繁荣”的资本市场,让自己的财富在运动中增值。

 

简单来说,就是创业、投资两不误,埃隆·马斯克、彼得·蒂尔便是其中的翘楚。如今中国也出现了一大批80后的创业家及二代创业者,他们在实体创业的同时,已经部分地涉足于早期风险投资,天然具备了企投家的基本特征。

 

但同时,他们也是最焦虑的一代人。企业家的角色定义正在发生同步的变化,在资本的意义上重新理解和认识实业,学习用融资和投资的方式促进财富增值,是一门急需学习的新课程。


因此在吴晓波频道三岁的时候,我们推出了企投会这一全新的社群品牌,为企投家们构建完整的投融知识体系。如今,企投会已经举办了125堂主题课程,拥有会员1000多名。

 


希望在新的产融商业主义时代,我们的年轻企业家朋友们能够破解焦虑,勇敢迭代,成为孙正义、马斯克和雷军式的人物。



No.8



新匠人

2017—2019


 


任何一个国家,当他们的新中产阶级崛起的时候,也就是他们的本土文化崛起的时候,因为新中产也许是最重民族情感的一批人。

 

新中产是我们在需求端上的发现,而新匠人则是在供给端的挖掘。全世界都在说重新定义,如今,我们想重新定义商品。什么样的商品更受年轻人的喜欢?什么样的商品代表着中国制造?什么样的商品历久而愈弥新?

 

好在,我们真的找到了这样一群独守工艺的新匠人,他们的产品与当代的一切新技术、新思维、新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同时,他们与众不同,足够“奇葩”,能够在最普通的商品中重构审美和产品体验。他们能重新定义一个商品。

 


于是我们想建设一个千人级的新匠人社群,帮助全中国的新匠人们从互联网传播、新品牌打造、渠道连接、新营销工具、企业家培训和风险投资对接等六大方向全面加速。

 

2018年,我们提出了新匠人加速计划,今年,我们又在拈花湾举办了“美好生活节”。目前,我们已经累计招募了超500位新匠人,近200家资源方,开办了7场新匠人养成营线下课程。

 

从需求端到供给端,我们为这样两群人建立连接,一起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No.9



《我的诗篇》

2014.5.8



我们赞美中国制造,却常常忘记中国制造背后的人。

 

他们用双手组装了现代人生活中每个不可或缺的细节——手机、电脑、汽车,但我们却从未在这些冰冷的机械上感触到他们炽烈跳动的脉搏。更不曾知道,他们劳动的双手也写下过磅礴如大海的诗歌。

 

90后许立志,既是富士康一名流水线操作工,也是优秀的青年诗人,不堪重负跳楼辞世时年仅24岁。他在车间里写过无数诗歌,但我们从未领略过其风采。

 

因此,我们决定每两年推选出“年度工人桂冠诗人”,奖金由吴老师的版税支出。


让每一首隐藏在工地最深处里的诗歌重现,让世人看见这样一群有理想有情感的灵魂,他们对这个时代的诉求、感恩以至愤怒,都记载在那些苦难的日子里。


后来,我们又把这些工人诗人拍成了电影《我的诗篇》,获得了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纪录片、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最佳纪录片、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佳纪录电影奖,还入围第52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2015年金马奖最佳剪辑。



这些奖项都与花枝招展的中国票房市场无关,只与永不磨灭的初心有关。

 


No.10



年终秀

2015—2018


 


每年的最后一天,你是怎么度过的?

 

2014年底的时候,吴老师去听了一场老男人陈升的演唱会。头一次,他发现站在相似的人群中,快乐原来那么简单。

 

2015年的最后一个月,吴老师跟小巴说,不如我们做个年终秀吧,就叫做《预见2016》,请那些朋友啊书友啊客户啊,那些关心吴晓波频道的人们,一起来happy下。

 

于是,我们把年终秀的日子定在每年的倒数第二天,在这一天,我们聚在一起,彼此了解,相互类似。

 


每年吴老师都会发表超长演讲,演讲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遇见当年,另一部分是预见下一年。面对巨大的不确定性,心怀敬畏,同时希望可以做出理性的判断,具有仪式感地告别旧岁,开始新的旅程。

 

四年里,我们走过了上海、无锡、珠海横琴三座城市,风很大,我们一起上。



吴晓波频道在五周年庆5月8日-10日期间为大家准备了多重福利感恩回馈大家五年来的陪伴,并且想和你约定下一个五年计划。


福利一

5月8日起,吴晓波频道App内超过30+热门优质课程,活动期间内购买限时八折


点击此处按钮,进入购买详情



福利二

经历5个月,我们终于打磨出了吴晓波频道自己的五周年定制“吾生有幸”笔记本啦。



在周年庆期间,下载吴晓波频道App我们将会送出1000本定制笔记本,除此之外还有价值1800元的超级会员、价值180元的大师茶、价值69元的课程免单券共四类奖品,100%中奖。


点击此处按钮,下载App抽奖



福利三

昨天,我们发起了一个关于写下#我的五年奋斗计划#的话题,在留言区超过一半的计划离不开这三个关键词:买房、财富与职场


为助力你的五年奋斗计划,在接下来的5月8日-10日20:00,我们邀请了刘德科、贾泽亮、刘捷讲师,围绕“五年计划”主题,讲解房产、财富、职场未来五年发展趋势与建议,助力你的下一个五年。


点击此处按钮,免费预约直播



长按保存此图,在朋友圈写下你的五年计划吧


阅读39415
频道 
举报0
关注吴晓波频道微信号:gh_b09cb640f644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吴晓波频道”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吴晓波频道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