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80后茶博物馆馆长,11年喝上万杯茶,“茶让人安静” | 百匠大集

作者:吴晓波频道 来源:吴晓波频道 公众号
分享到:

04-03


文/百匠君(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民国初年,一代画家黄宾虹在黄山上作画,挚友陶行知、汪采白相陪观摩,谢育华则带着当年新制的黄山毛峰前来。


四人皆为安徽徽州人,同乡故友相聚,分外热闹。画稿初成,四人围坐,沏了新茶以佐谈兴。


只见茶叶状如雀舌、白毫披身,入杯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茶香四溢。黄宾虹喝了一口,入口醇甘,连声称赞:“好茶、好茶!”正笔墨兴浓,他当下挥毫写就“黄山毛峰第一家”,赠与谢育华。


黄山毛峰的创始人,正是谢育华的先祖父,也是徽茶著名品牌“谢裕大”的创始人——谢正安。



1875年,谢正安在上海创办了“谢裕大茶行”。他选用漕溪(今徽州区富溪乡)的新鲜茶叶,经“下锅炒、轻滚转、焙生胚、盖上圆簸复老烘”等工序制成独特新茶。因茶叶白毫披身、芽尖似峰,产地临近黄山,谢正安给它取名“黄山毛峰”。


茶叶在上海一炮而红,沪上达官贵族纷纷以品饮、馈赠黄山毛峰为时髦。上海至今有“漕溪路”,可见当年的影响力。洋务派领袖张之洞更亲自为茶行写下对联:诚招天下客,誉满谢公楼。



140多年过去,清朝末年的装茶袋、记账簿、契约等依旧保存完好,在谢裕大茶文化博物馆里,静静诉说徽茶的历史。





谢裕大茶文化博物馆位于黄山市的徽州区,是国内第一家非国有徽茶博物馆。这里收藏了徽州各种民间传统制茶工具、毛峰茶文化历史书籍等,每天有几千人前来参观、体验徽茶文化。



博物馆里,为访客们讲解关于徽茶的一切时,常务馆长徐纪苗脸上洋溢着喜悦,镜片后面的眼神闪烁着从容而欣喜的光彩。


徐馆长的讲述娓娓道来,配合着他好听的男中音,茶叶的正史、逸闻都变得丰富而曲折,普通的参观变得格外吸引人。若不是家学渊源,多年浸淫其中,很难有这样的功力。



令人惊讶的是,这个专业的茶叶研究者,其实是半路出家的。徐纪苗毕业于临床药理学专业,又做了多年的资深健康顾问,然后一不小心与茶结缘,成为谢裕大茶文化博物馆的一份子。这跨界混搭,果真是“不懂药理的健康顾问不是个好茶叶研究者”。


正是新茶季,这里游客如织,都是慕名前来的。“刚接待了一个600人的研习旅行团,忙疯了!”他擦着额头上的细汗,脸色也因为忙碌有些发红。


这已经是徐纪苗加入谢裕大茶馆的第11个新茶季了。每年这时候,除了馆内的日常工作,他还有一项任务:茶叶品鉴。


 

在新茶季,谢裕大每个批次、每个山头的茶叶,都要由品鉴小组进行质检。“一天得有4、5个批次,多的时候得有7个批次。”


百匠君以为闲坐品茶应该相当惬意,谁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要品鉴茶叶,首先得观察花色、匀整度、香气,不同等级的茶叶,泡茶的水温、茶和水的比例、出汤的时间也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一边侃侃而谈,一边好整以暇地泡茶,手上动作行云流水,百匠君看得眼花缭乱。



“每年新茶季持续3个月,要经过整整3个新茶季,算掌握基本功,到现在也只能说是摸到点门道。”说起学习品茶的经历,他忍不住笑了,“那时候不懂行,喝茶就等于牛饮,除了觉得肚子胀,没品出滋味来。”


品茶的过程,要充分感受茶汤的舒适度、柔和度,还要和去年同山头的茶叶进行比较。别以为品完茶就可以了,还需要将茶叶封样,保存在低温、密封、避光的条件下,在需要的时候拿出来重新比对。“我们要确保不同时间的口感都是统一标准的。”



品了这么多年茶,徐纪苗最爱的依然是黄山毛峰。


谢裕大黄山毛峰均来自黄山南麓核心产区的生态茶园,并拥有国家地理原产地保护标志。高山上气温低、空气湿度大、终年云雾缭绕,尤其适合茶树自然生长。



清明至谷雨头5~7天,茶园中的茶叶芽头饱满、叶片舒展,正是内涵物质丰富、香气物质充足的时候。


精选特级二等的一芽二叶,颠覆惯例的制作工艺,以独有的“六式制茶道”古法将茶之味“揉”出来,才形成这道特二级揉捻黄山毛峰茶。它既保留了明前茶秀美的外形,同时也能更快地冲泡出明前茶的香气滋味。



“揉道”,最讲究刚柔并济——杀青以聚香气,轻揉以显滋味。揉茶的轻重,是制茶的精髓。过轻不能将茶叶的滋味揉出来,过重,茶叶破损会降低品相。必须恰到好处,才能让一杯黄山毛峰茶汤醇厚,茶叶在冲泡时下沉更快,达到“幽兰清香,滋味鲜爽”的境界。



黄山毛峰的滋味,“揉”出来

前100名下单者送谢裕大·茶水分离杯

点击下图▼立即购买



在谢裕大茶文化博物馆的11年,徐纪苗从一个对茶叶一无所知的小白,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茶文化博物馆负责人。



面对茶的世界,从小有进步的欣喜,到深入了解后的狂热,最后转为深沉而持久的热爱,茶与他,始终密不可分。


“很多人过得都太热闹了,推杯换盏的社交、五花八门的娱乐、早晚高峰的车流……生活太热闹,就听不见内心的声音了,茶能让人安静下来。”


茶,内省为明,待客为亲,为礼以敬,载道为和。一杯茶里,有着属于徐纪苗的人生百味。


制茶工艺,人生百味都在其中

点击按钮▼立即购买


阅读8827
博物馆 
举报0
关注吴晓波频道微信号:gh_b09cb640f644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吴晓波频道”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吴晓波频道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