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老媒体人不会被淘汰,还会迎来更广阔天地!

作者:传媒圈 来源:传媒圈 公众号
分享到:

04-22

转载自:长江(ID:whcj027)

原题丨“老记”转型并不难——访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网络大咖詹国枢》

作者丨解世忠  景斌   原载运城晚报2019年4月12日,有删节


传媒转型,大势所趋。


传媒转型难,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不少老媒体人有畏难情绪,认为年龄大了,跟不上形势,转不过来了。


老媒体人在我市新闻战线为数不少,经过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历练,已成为一笔宝贵的传媒资源。在转身新媒体中,如何激活这一宝贵的资源?如何让他们丢掉包袱,轻装上阵?


在《经济日报》学习期间,记者专程拜访了《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詹国枢。


这位与共和国同龄的老媒体人华丽转身网络大咖的故事,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切莫忽视自己所“长”

 

“《可怜亦可叹:夫妻山洞与世隔绝39年,妻子已兽化,爪子和撕咬能力比野兽还强》”见到老詹时,他正在自己的今日头条号上转载这样一条社会新闻,还制作了不拘一格的标题。


老詹,詹国枢,《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以工匠之刀笔,解剖世界、雕琢人生的著名新闻大家。古稀之年的他笔耕不辍、痴迷写作,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号等新媒体,依然活跃在公众视野。其中《我为什么热爱我的祖国》《正因为没有后台,所以才更要努力》《乔家大院能够“做大做强”吗?》等原创文章推出后,反响强烈,关注度高。老詹俨然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咖。


“刚才你们看到的,是今日头条号一个小时前转载的一条新闻,现在,阅读量已经38万了。


说话间,新闻阅读量已达47万,稍后再看,56万、78万……“嗖嗖嗖嗖”,直逼百万!


詹总打开手机,让我们看两条他转载的短消息,一条是关于董明珠的,阅读量近400万;一条是关于姚明的,阅读量已达1200多万!


动辄过百万甚至上千万的阅读量,令老詹自己也有些吃惊!


为什么一条转载的短消息,会有如此高的阅读量呢?在老詹看来,关键是新闻满足了读者的“新闻欲”,触碰了读者的“兴奋点”!


而老詹对庞杂信息的筛选能力,和他数十年的从业经历是分不开的。


“其实,和我一样,许多从事新闻工作的老媒体人,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摸索,有着强烈的新闻敏感和丰富的写作经验,能够从众多新闻海洋中搜索出读者最关心的信息,并能得心应手地进行二次加工。而这正是老媒体人的优势所在。”老詹语重心长地说,“在转战新媒体、进军融媒体的过程中,这笔财富尤为宝贵,老媒体人决不可忽视这一核心竞争力。

 

关键过好这“两关”

 

说到新媒体,老詹告诉记者,早在2009年,微博刚刚兴起时,他就接触了。


当时,他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两会期间,应人民网、新浪网之邀,为“代表委员”专栏写稿。与时俱进的他,便开通了微博,“此物一大好处是可用手机随时写稿,当场发出,这为采写现场新闻提供了极大方便”。


既是委员,又是记者,特殊的身份让老詹有了一个想法,“何不弄个两会现场直播呢?”当年3月5日,会议隆重开幕。清晨刚刚起床,詹总便开始了自己的手机“直播”:委员们吃饭、上车、出发、到达,进入人民大会堂,领取政府工作报告,入席就座;领导入场,开始报告……


一边发消息,一边配评论,一条接着一条,老詹干得不亦乐乎。不但即时在人民网、新浪网直播两会,会后还写了篇《一个人的现场直播》,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后有同行称赞,老詹“微博直播两会”,这在中国新闻界乃至世界新闻界都开了先河。


“对于老媒体人而言,转身新媒体,主要面临心理关和技术关。”老詹说,“这是多数老媒体人的‘短板’,但不能看得太重,其实过这两个关并不难。


在位时,老詹是两手抓:右手抓工作、左手抓写作,而且两手都很硬。退休后,没有了事务缠身,他如鱼得水,“两只手都可以用来写作了”。


此时,微信已经兴起。他稍加学习,开启了微信公众号,起名“码字工匠老詹”。《说说官场小圈子》、《辽宁,我担心你的坦诚》、《周本顺让我耿耿于怀》、《正因为没有后台,所以才更要努力》、《恩师老范》……一篇一篇,既有热点时评,又有人生感悟,还有回忆过往,老詹的笔墨触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中,《我为什么不愿当市长》一文发表后被广泛转载,阅读量达248万,点赞竟有2.5万!


“原创文章能有这么广泛的认可度,关键是抓住了读者的兴奋点。”老詹说。


目前,老詹的微信公众号收获了5万多粉丝;前不久才开通的今日头条号拥有9.9万多粉丝;加上他微博的120多万粉丝,老詹的传播力、影响力已经非同凡响。


“在媒介传播形式多元化的当下,面对新媒体,老媒体人要从战略上藐视,突破心理上的束缚。须知,先进工具的开发是为人类开展工作服务的,而不是阻碍人类进步的。


老詹说,“新媒体就是一种传播的新工具,我这七十岁的人尚能运用自如,四五十岁的媒体人更不用说了!


补“短”更须扬“长”

 

心理和技术,是传统媒体人转型新媒体必过的“两关”。对老媒体人而言,心理和技术是“短”,内容是“长”。要顺利转型,就要补“短”扬“长”。


如何补“短”呢?


“年龄不是问题,心理不是障碍,技术更容易掌握。”老詹说,“老记”转型并不难,传统媒体人应尽快掌握一些新媒体的操作方法,比如,文章如何编发,音视频怎么拍摄、怎么剪辑,等等。这些技术上的问题,可通过培训,也可自学,很容易就能解决。


如何扬“长”呢?


在老詹看来,无论是做传统媒体,还是转战新媒体,都离不开写作。怎样写作更能吸睛呢?“带着问题写新闻。”老詹说,我写了一辈子,就这么一个技巧,“如果没有问题,自问自答找问题。文章有问题,读者就感兴趣;感兴趣,就人看;有人看,文章就没白写。


《滴滴如此命硬,后台到底是谁》《我为什么不敢再坐波音737飞机?》……老詹的写作不仅带着问题,而且紧贴热点。


最近,他发表在微信公号和中宣部《学习强国》上的一篇文章《我为什么热爱我的祖国》激起了读者强烈反响,被广泛转发。


从一个刚入京城三十出头的年轻人,到双鬓斑白的七旬老人,伴随着新中国一起成长,老詹为什么始终热爱着自己的祖国呢?他写道:“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强盛,人民幸福。”——思前想后,我把自己对祖国的期盼,以及祖国对人民的回报,概括为16个字。


在全国上下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浓烈氛围里,老詹发自肺腑的热爱,引起人们的共鸣。


带着问题写新闻,重在选题和标题


先看选题。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只有满足需求,才能实现价值。“即使是新媒体,也还是内容为王。”老詹总结道,读者看的是内容,媒体就应该拼内容。作为记者,要设身处地琢磨读者需要什么样的新闻,摸清受众的胃口,“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再看标题。内容好了,还需要有一个吸引人的标题。如,他转载的“可怜亦可叹”“董明珠”“姚明”等文章,标题就是他提炼总结的,“快节奏的阅读时代,大多数人看新闻,首先看到的是标题,只有标题勾起人们兴趣了,他们才会继续看新闻。


“只要做到补‘短’更扬‘长’,老媒体人就不怕适应不了新媒体。”老詹最后说,相反,在融媒体时代,老媒体人的机遇大于挑战,不仅不会被淘汰,还会迎来一方更广阔的天地。


看着眼前这位年近七旬、精神焕发得像个壮小伙的老人,我们不由肃然起敬。



推荐文章,点击标题阅读













-完-


长按二维码识别,一键关注传媒圈公号

《传媒圈》微信自媒体平台,是一个领先的聚焦传媒、影视、品牌、营销等领域的信息库和智慧库,36万勤于思考人士的品质之选。

如希望交流,请加个人微信号:dianyingquan

阅读40048
举报0
关注传媒圈微信号:chuanmeiquanzi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传媒圈”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传媒圈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传媒圈

微信号:chuanmeiquanzi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